4月19日,智能自动化企业“来也科技”宣布完成C++轮7000万美元融资,C轮累计融资金额超1.6亿美元。本轮融资由厚朴Magnolia成长基金领投,优山资本和VMS Group鼎珮集团联合领投,远东宏信旗下周济同历参与投资,老股东光速中国和光速美国持续跟投。
公开资料显示,“来也科技”是一家“RPA+AI”企服企业,基于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智能文档处理(IDP)、对话式AI(Conversational AI)等产品,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全面提升业务效率。
SaaS作为To B端的黄金赛道,近年来一直螺旋式地上升发展。后疫情时代,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让赛道以极高的吸金力活跃在创投圈。与资本相对应的,则是经济压力下,SaaS行业的凛冬将至——2021年“有赞”“微盟”“金蝶国际”等头部企业陷入亏损泥潭;今年初,有赞更被媒体曝出裁员危机。那么寒冬之下,资本为何热情依旧?
本土“RPA+AI”创业公司融资消息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来也科技”成立于2015年,其主要产品为一套智能自动化平台,包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智能文档处理(IDP)、对话式AI(Conversational AI)等。基于这一平台,根据客户需要可构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机器人,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提升业务效率。据悉,目前其客户覆盖电力、银行、保险等企业客户,及数字政府、公共医疗、高校职教等公共事业领域客户。
每经记者注意到,其最早以自营模式做C端智能助理产品及服务,曾推出陪伴式机器人“小来”。2019年,该公司宣布完成与RPA创业公司奥森科技合并,进军RPA+AI市场。
事实上,近两年来,“RPA+AI”这一细分领域颇受市场关注。据IDC预测,2024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预计2023年全球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6%;其中,中国RPA市场将加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RPA+AI创业公司融资消息不断,融资金额也不断攀升。去年7月,“金智维”宣布获两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启明创投等机构注资。11月,“弘玑Cyclone”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CMC资本、经纬创投、源码资本等知名机构;今年3月,“云扩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Flaming Captial投资,其过往投资方有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等。
“RPA+AI”赛道的频繁融资仅是企服SaaS强势吸金能力的冰山一角。2019年伊始,创投圈兴起了SaaS热潮;仅当年一季度,就有超30家泛SaaS领域的企业获得融资,多数项目金额在千万元人民币级甚至数亿美元级别。
寒冬之下,为何资本仍然偏爱?
时间进入2022年,资本对赛道热情依旧。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环境压力之下,SaaS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有人感慨,行业的凛冬将至。一方面,2021年多家头部SaaS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差强人意。例如,零售服务企业“有赞”,其2021年营收15.70亿元、同比下滑13.8%;年度亏损约32.93亿元,与此前一年相比亏损持续扩大。今年3月,其更被媒体曝出将大规模裁员以应对寒冬。智慧商业服务商“微盟”同样在陷入亏损,其财报显示,微盟2021年营收26.86亿元、同比增长36.41%;经营亏损7.61亿元。与此同时,企服“老大哥”金蝶国际的成绩单同样不尽如人意——其202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在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41.74亿元、同比增长24.4%,归属母公司净亏损3.02亿元。
显然,受外部环境、疫情反复、企业预算吃紧等因素影响,SaaS行业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不过即便如此,资本对赛道依旧抱着长期看好的态度。
对此,即有投资人坦言,政策鼓励、高天花板和低渗透率是支持资本长期看好SaaS的要素。“SaaS是典型的高天花板赛道。随着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意识的不断加强,未来企业每年在IT或SaaS方面的投入将超过其在广告领域的支出。换言之,这同样是一个万亿级的潜在市场。”
此外,近年来顶层设计也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数字化进程。2018年印发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公开表示,疫情是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转折点。2020年之后,企业服务也迎来了未来10年长周期的发展机遇。“这个市场非常大,每个细分领域创业公司都有机会。我认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软件服务(企业)在未来10年也会不断涌现。”
每经记者 唐如钰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肖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