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研究员罗艺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今年延续了2021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冲击IPO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资料图】
近日,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哲睿)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募资20.29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产业化和营销网络的搭建等。
招股书显示,思哲睿目前的核心产品为康多腔镜手术机器人。据了解,腔镜手术机器人因其适用性广泛,是目前也是未来手术机器人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2.5亿美元,预计2026年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180.1亿美元。
因此,全球商业化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旗下的达芬奇机器人,一开始也瞄准了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并在该领域垄断全球市场。而去年11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微创医疗旗下的微创机器人,核心产品也为腔镜手术机器人。
与较早上市的产品相比,思哲睿在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布局上竞争力如何?针对上述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思哲睿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复。
腔镜市场空间大
1999年,直觉外科公司推出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2001年FDA批准达芬奇机器人用于胸腔手术和前列腺切除术。2011年,达芬奇机器人通过复星医药的代理进入国内市场。
自此,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基本为达芬奇机器人公司占据。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达芬奇机器人全球装机量已达6730台,年手术量124万例,占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82.9%的市场份额。其中,国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到2021年底为219台,累计完成超25万台手术。
而据开源证券研报显示,国内市场在2013年以前装机量基本低于5台,2014年至2018年新增在10台左右,2019、2020年新增在50台以上。可以看到,相比欧美国家,国内手术机器人装机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6.7亿元增加至2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9%,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50.5亿元,复合增速达39.2%。
如此有前景的领域,国内也早开始布局。信息显示,2000年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了多个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关的研发项目,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为2013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项目负责技术的副组长为杜志江。在2013年项目完成验收后思哲睿成立,杜志江决定带队哈工大教授将这一成果产业化。
2015年,微创机器人和威高机器人先后成立,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广受关注的几家企业,几乎同时起步。而2015年前后,新成立了近70多家手术机器人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超过90家。
竞争力何在?
所有这些企业的诞生,都离不开达芬奇进入内地市场后的推动作用。但包括思哲睿在内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与达芬奇作比较。
招股书显示,思哲睿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是行业内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2022年6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招股书还显示,公司于2022年8月完成康多机器人在泌尿外科下尿路领域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实验,并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此外,思哲睿研发构建了经尿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经口腔手术机器人、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等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样机开发阶段。
从腔镜手术机器人来看,思哲睿在招股书中介绍,针对肾部分切除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术两项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康多机器人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主要有效性重点手术成功率方面达到100%。不过对于突破性的优势,思哲睿在招股书中说得较为“含糊”,仅表示在精确操作、消除震颤、提高医生舒适度等方面,较传统腔镜手术存在显著优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国产机器人面对达芬奇在20多年临床中构筑的“专利核心壁垒”,很难在短期内正面突破。
据达芬奇母公司直觉外科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已拥有专利4000多项,包括多自由度机械臂、前端器械、三维视觉、人机交互等方面,几乎覆盖所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保护点,甚至手术控制台的踏板颜色都已申请专利。
从现有产品来看,思哲睿获批的康多机器人SR1000为三臂患者手术平台。而达芬奇目前在国内主要销售的为四臂机器人,微创机器人的图迈也为四臂手术机器人。招股书显示,思哲睿计划在SR2000上才会使用四臂,目前,该型号产品处于提交型式检验阶段。
从研发投入来看,与国内同行公司相比,思哲睿的研发投入金额也有不小距离。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862.44万元、2889.53万元和6062.97万元,2022上半年研发费用为6928.62万元。
根据微创机器人招股书和年报显示,2019—2021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6199.1万元、1.35亿元,3.93亿元,2022年上半年投入3.36亿元。
思哲睿报告期内费用构成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商业化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思哲睿此次拟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因为该公司截至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思哲睿在招股书中称,目前公司主要处于研发及商业化准备阶段,核心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与销售,公司确认的收入均为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
因此报告期内,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7.85万元、-3228.89万元、-6663.26万元和-12690.5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653.31万元、-3838.17万元、-7832.82万元和-10398.49万元,合计约-2.57亿元。
思哲睿在招股书中提示,若公司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后续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收入不能覆盖公司的整体成本费用,公司可能存在持续亏损风险。
从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也将采取与达芬奇类似的“闭环”商业模式,包括销售设备、耗材和服务三部分。思哲睿称,公司早期收入将主要来源于手术机器人设备销售,随着设备保有量上升,耗材和服务收入将逐步上升。
但从目前的商业化团队来看,公司的商业化进程还处在初始阶段。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该公司累计有员工333人,其中,研发人员237人,行政及管理人员73人,销售人员仅23人,占总人数比为6.91%。
招股书还透露,目前,公司在持续完善商业化团队,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其商业化团队人数达41人,主要团队成员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有10余年工作经验。
对于产品商业化的计划,招股书也披露的较为笼统,思哲睿称,公司拟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终端客户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机构。
但从从目前已上市的微创机器人来看,公司商业化短期内或难以取得突破。信息显示,微创机器人旗下产品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于2022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但半年报数据显示,微创机器人期内销售收入为104.8万元,主要收入来自旗下另一款产品蜻蜓眼的销售,腔镜手术机器人暂未产生销售。公司股东应占亏损4.59亿元,同比扩大89.7%。
微创机器人在半年报中称,亏损主要因研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产品注册投入增加;对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使得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以及研发进展与商业布局致雇员人数上升。
数据显示,为实现产品商业化,微创今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达64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7.74%,但目前尚未看到实际效果。对于思哲睿来说,首款产品获批之后的商业化之路恐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