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辣条第一股”首登港交所,卫龙调价遭遇销量下滑尴尬?
2022-12-19 21:54:50    投资时报

卫龙此次IPO募资主要用于扩充产能,但公司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近年来产能利用率下降明显,2022年上半年处在70%左右水平,未来产能如何消化将是一大挑战

《投资时报》研究员王子西


(资料图片)

一代人的国民记忆零食上市!

12月15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9985.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作为“辣条第一股”,卫龙首秀表现不佳,开盘即破发下跌逾3%,当日报收于10.02港元/股,较发行价10.56港元/股下挫5.11%,公司市值235.6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卫龙首次公开发售前引入的高瓴、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厚生投资等10家投资方,合计认购3.05亿股、支付对价合计6.59亿美元,投资方支付每股成本2.16美元,约合港币16.8港元。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上述投资方每股亏损逾四成。其中,高瓴认购的5084.48万股,浮亏3.45亿港元;腾讯、云锋基金分别认购2773.35万股,各浮亏1.88亿港元。

起步于20年前的“卫龙辣条”,拥有90后、00后主力消费群体,但2021年主力品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的营收增速或是趋缓、或是大幅放缓。同时,2021年蔬菜制品起量不排除降价“刺激”。而2022年上半年,由于上调价格叠加疫情影响,三大品类的销量均有所下滑,其中调味面制品受影响销量降幅逾一成,以致于该品类营收负增长。

卫龙销售渠道也依赖第三方经销商。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线上线下经销收入占比均在95%左右,通过线上自营店销售占比不过5%上下。经销商流失、订单减少或取消,对公司经营业绩都会有影响,同时庞大的经销商团队也持续考验公司经销网络管理能力。

本次,卫龙IPO募资主要用于扩产能,但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近年来产能利用率下降明显,2022年上半年处在70%左右水平,未来产能消化将是一大挑战。

两大品类营收增速不稳

卫龙业务的起步可追溯至二十年前,起家产品“辣条”伴随了中国千禧一代的成长。目前,该公司产品品类已由调味面制品拓展到蔬菜制品、豆制品等,拥有四大单品即大面筋、魔芋爽、亲嘴烧及小面筋,除了魔芋爽属于蔬菜制品类别,其余三大单品均属调味面制品。

从收入端来看,2021年上述三品类产品的收入增速或是趋缓,或是大幅放缓、下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营收分别为24.75亿元、26.90亿元、29.18亿元,2020年、2021年的同比增速为8.7%、8.5%;蔬菜制品营收为6.65亿元、11.68亿元、16.64亿元,2021年增速由上年的75.6%放缓至42.5%;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收入2.45亿元、2.63亿元、2.18亿元,2021年同比负增约16.9%。

到了2022年上半年,三品类同比增速分别为-4.3%、3.1%、-6.7%,贡献营收依次为13.41亿元、8.18亿元、1.01亿元。忽略收入占比小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调味面制品与蔬菜制品表现也不理想。

而从销量来看,2021年蔬菜制品起量不排除降价“刺激”,当年蔬菜制品均价27.4元/千克,均价下调0.7元/千克,销量同比增长近46%至6.07万吨。调味面制品均价15.1元/千克,每千克较上年微升0.1元,销量同比微增至19.36万吨,勉强称得上“量价齐升”。

但2022年上半年,三品类产品均上调价格,价格上调叠加疫情对生产及交付影响导致各品类销量均有所下滑,其中调味面制品与豆制品的销量受调价等因素影响较大。具体来看,调味面制品均价同比上调10.8%至16.4元/千克,销量下滑逾一成至8.16万吨;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上调15.8%至34.4元/千克,销量降幅近两成缩至0.29万吨。蔬菜制品提价相对谨慎,仅较上年同期提价幅度不到8%,销量受到影响也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卫龙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也放缓、利润率下降。根据招股书,公司总营收由2019年的33.85亿元增至2021年的48.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6.59亿元增至9.08亿元,后者增速从2020年的24.6%下降至2021年的10.5%;经调整净利润率也由2019年的19.5%降至2021年的18.9%。

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总营收22.61亿元,除去与一笔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Pre-IPO)付款等调整外,经调整净利润4.25亿元,增速仍在12%以下;经调整净利润率进一步降至18.8%。卫龙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卫龙按产品类别划分的收入明细(千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依赖第三方经销商

辣味休闲食品是高频消费品,Z世代及千禧一代消费者是该领域主力消费群体,该群体对“卫龙辣条”具有味觉记忆,但如何增强品牌粘性、提高消费频次,仍是公司需要考虑的方向。

目前来看,卫龙产品销售主要依赖第三方经销商,经销商的流失以及订单取消、减少等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影响。同时,庞大的经销商队伍也持续考验着公司经销网络管理能力,以及对经销商实力的有效评估。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卫龙线下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92.6%、90.7%、88.5%和89.4%,线上经销收入比为4.2%、5.6%、6.3%、5.2%,两者合计占比约在95%左右。公司通过线上自营店销售(线上直销)占比不过5%左右。

相比而言,同业公司洽洽食品(002557.SZ)2021年的直营(含电商)、经销和其他渠道的收入占比为15.38%、84.62%。中国旺旺(0151.HK)也对渠道精耕,其中新兴渠道B2B经营模式包括与各平台线上线下的合作、特通渠道等;B2C模式除了旺旺线上自主运营的官方旗舰店,还包括线下自动售货机、主题门店等。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非一二线城市占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份额较高。据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6年至2021年,此类城市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6%,高于一线、二线城市的6.4%、7.6%,且预计2021年至2026年,非一二线城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1.0%,仍高于一、二线城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卫龙与中国线下经销商合作数量为1832家,较上年末减少92家;其中1399家位于非一二线城市、433家位于一二线城市,分别减少85家、7家。从以往数据来看,公司中国线下经销商数量处于近几年新低。

总体来看,2021年、2022年上半年,卫龙期末线下经销商1947家、1870家(包括招募的38家海外经销商),分别较上年末净减3家、77家;期末所覆盖县域数量623个、592个,净增39个、净减31个;覆盖零售终端69万个、73.5万个。公司在招股书解释,2022年上半年经销网络调整,主要是终止与所在区域市场潜力有限的若干经销商业务,同时通过加强与经销商合作继续扩大经销网络,增加在邻近地区零售终端覆盖。

卫龙线下经销商总数及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产能利用率降至70%

而本次卫龙IPO募资净额约57%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以提高公司产能、仓储管理和产品质量。其中,通过新建工厂、扩大和升级现有工厂来扩充产能17.67万吨(调味面制品产能增加9万吨、蔬菜制品产能增加7.2万吨、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产能增加1.47万吨)。

募资净额约15%用于进一步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约10%用于品牌建设;约10%用于产品研发活动以及提升研发能力;约8%用于推进公司业务的数智化建设。

从近年数据来看,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未来产能消化将是一大挑战。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卫龙的产能利用率为86.6%、73.9%、70.7%、70.2%。三大品类中,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产能利用率下降明显,前者由2019年的87.5%降至2021年的68.8%,2022年上半年略有回升至70.1%;后者由87.9%降至75.8%,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70.2%。

从生产工厂来看,自2020年以来漯河平平工厂、漯河卫来工厂、驻马店卫来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漯河卫到工厂则处于71%及以下水平。

此外,卫龙新品推出速度或需加快。公司一般每年开发1至2款以上新品,目前在研产品4款以上。公司计划于2024年推出新的蔬菜制品,于2023年至2025年推出新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依托新品抢占市场,亦是抢占商机。

关键词: 蔬菜制品 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