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国产护肤品牌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
(资料图片)
近日,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环亚科技”)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创业板IPO上市。
本次IPO,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公司股份,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公司本次拟投入募资6.07亿元,主要募投项目分别是品牌建设与推广项目、智能制造及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增收不增利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妆品企业。
比起“环亚”这个名字,消费者对于美肤宝、法兰琳卡这两个品牌或许更有印象。
据悉,美肤宝是环亚科技成立的首个品牌,以汉方护肤为特色,聚焦在美白防晒领域和中药科技护肤领域。之后,公司又成立了天然护肤品牌法兰琳卡,着重于天然有机的植物原料,价格也和美肤宝趋同,属于平价护肤品牌。
除了这两个品牌之外,环亚科技还推出了无硅油洗护品牌滋源,滋源主打无硅油、无硫酸盐的头皮护理配方,产品精准定位于养护头皮、温和清洁与防脱固发。
目前,公司旗下已经拥有“美肤宝MEIFUBAO”“法兰琳卡FRANIC”“滋源SEEYOUNG”“肌肤未来SKYNFUTURE”四大品牌,以及“澳魅MOR”“康柏雅KEEP·Y”“幽雅YOUYA”“即肽GITTAMY”“御芝丹青VITALIXIR”“妙芙谜MIOFURMI”等细分品牌,产品种类涵盖护肤、洁肤、洗护发、身体护理等日化用品。
财务数据方面,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9.41亿元、19.88亿元、21.57亿元、9.86亿元。其中,护肤类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1.36%、48.45%、50.42%、52.19%,个人护理类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是42.66%、42.91%、45.74%和45.21%。
同期,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2.09亿元、2.5亿元、1.88亿元、1.37亿元。
近几年,公司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净利润却波动较大,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4.8%,甚至低于2019年的水平。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4.11%、65.29%、64.84%及65.42%,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
对于2021年净利润下滑,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宣传支出增加。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82241.79万元、87924.36万元、100858.68万元及41116.3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2.36%、44.23%、46.76%、41.7%。
可以看出,2019年-2021年,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长,公司销售费用和销售费用率逐年上升。
具体来看,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包括渠道维护费、品牌宣传费、职工薪酬等。有意思的是,公司于2021年签约的吴亦凡因刑事犯罪,公司已对其代言费全部确认在2021年,导致2021年销售费用相对较高。
同一时段内,同行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7.46%、33.96%、37.22%、37.97%,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明显高于同行。
分红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境外地区拥有多家子公司。报告期各期,公司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7%、2.12%、2.10%及1.46%;期末境外总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92%、21.9%、24.08%及 23.66%。
2015年,为提升环亚品牌影响力,实现环亚销售渠道全球化布局,香港环亚借助澳大利亚天然健康、纯净有机的资源优势,在当地设立UNIASIA AUSTRALIA等公司。
2015年12月,UNIASIA AUSTRALIA向无关联第三方MOR CORPORETION AUSTRALIA LTD和MOR IP HOLDINGS PTY LTD收购 MOR BOUTIQUE的100%股权及MOR品牌相关经营资产及商标,在澳大利亚开展美妆及个护生产及销售业务。自收购MOR品牌以来,公司陆续增加在澳大利亚的生产建设投资,并陆续推出自创品牌莫伊纳MOINA及澳媛AUSPERI。
然而,公司收购至今已有7年,MOR BOUTIQUE 在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为-120万澳元、-116万澳元。
对此,公司表示,因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生产及销售的部分品牌仍处于品牌培育阶段,且澳大利亚工厂投产时间较短,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若公司无法有效开拓境外市场,澳大利亚公司相关资产存在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据悉,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是胡兴国。胡兴国与吴知情、胡根华合计控制公司98.36%的股份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中胡兴国与吴知情是夫妻关系,而胡根华则是两人的儿子。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期内,公司进行了多次分红。
具体来看,2019年-2021年,公司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亿元、1.6亿元、3.5亿元,累计分红7.1亿元,远超过同期净利润之和(6.32亿元)。
本次IPO,公司拟投入募资6.07亿元,主要募投项目分别是品牌建设与推广项目、智能制造及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可以看出,公司的分红金额也超过了募集资金金额。
那么,公司为何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又要募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