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上市后业绩黯然失色或藏大雷 关联交易暴露财务操控
2023-03-02 14:44:11    新浪财经

来源:新浪财经


【资料图】

核心观点:华大智造上市前,业绩一度过度依赖华大基因(300676)等关联方。随着监管处罚书下发,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之间的不合规关联交易也随之浮出水面。为冲刺上市,公司似乎有意压低关联交易占比,但非关联化的大客户背后依然存在关联方华大基因的身影。然而,华大智造在上市后,业绩大变脸,扣非后净利急速下降。华大智造业绩对新冠检测业务依赖较大,随着疫情放开核酸检测退潮,2023年公司是否存在暴雷风险?

近日,华大智造披露上市首份成绩单,业绩出现失色。

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7.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大增315.89%;基本每股收益为5.22元,同比增长301.54%。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智造业绩相比上市前,失色不少,营收增速大幅放缓,扣非盈利出现大降。

上市后业绩失色扣非盈利大降

华大智造主要产品及服务涵盖基因测序仪业务、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新业务三大板块。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年末,公司的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收入为12.76亿元,收入占比为32.7%;实验室自动化收入板块收入为21.92亿元,收入占比为56.27%。

华大智造去年2022年9月9日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前后,公司业绩变化差异巨大。数据显示,2020年及2021年,公司业绩增长迅猛,增速涨幅均超30%,看似极具成长性。上市后,公司业绩增速骤降至个位数,2022年业绩增速降至7.68%。

如果仅从公司净利润看,公司盈利能力似乎在大幅提升。然而,事实是,公司净利润指标存在“水分”。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7.16%、46.55%。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仅为2.97亿元,但是,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高达22.3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及子公司与Illumina,Inc.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子公司CompleteGenomics,Inc.收到Illumina,Inc.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

业绩较为依赖新冠业务2023年将暴雷?

对于扣非净利润的大幅下降,公司将其归因为研发投入及销售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事实究竟是如此呢?深入公司业务结构发现,公司2023年业绩或将埋大雷。

从华大智造的业绩收入结构看,公司新冠业务收入占比较大,未来业绩将存在大幅下挫的风险。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公司与新冠疫情业务相关的收入高达20.27亿元,收入占比超过50%。

来源:公告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受其影响公司与抗击新冠疫情相关的实验室自动化板块的仪器及试剂耗材出口销售大幅增长。其中,公司实验室自动化板块2020年的收入较2019年增长超20亿元,该板块的收入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为19.5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70.85%;2021年公司实验室自动化板块收入较2020年增长1.3亿元,该板块的收入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为20.2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2.02%。

据悉,华大智造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疫情相关收入主要为公司向疾控中心、海关、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销售实验室自动化仪器、新冠病毒核酸提取试剂及相应耗材等产品的收入。

随着疫情放开,相关核酸检测已经出现锐减,华大智造2023年业绩大概率或将承巨压。

据悉,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颁布后,全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相应的,核酸检测迅速退潮。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22年12月9日核酸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今年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如果不是有出国等特殊需求,核酸检测几乎退出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实际上,相关疫情受益企业已经出现阵痛,以华大智造兄弟单位华大基因为例,2022年业绩出现大降。华大基因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1.26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净利润8.1亿元,同比下降44.42%,其主要因新冠业务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新冠核酸检测服务及试剂单价持续下降,以及国家新冠防疫政策发生调整,新冠检测需求大幅下降,以致公司新冠相关固定资产和存货存在减值迹象。

隐秘的关联交易角落:操控报表?信披遮遮掩掩

对于华大智造,另一大雷区是其业绩较大一部分由关联交易“托起”。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对关联方的营业收入为分别为7.85亿元、5.23亿元和6.13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89%、18.81%和15.61%。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华大基因。

事实上,华大基因的一则处罚公告同时暴露了华大基因与华大智造之间通过关联交易操控财报的“猫腻”。

2019年4月4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下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19]32号,下称“《决定书》”)。

根据《决定书》,华大基因订单型收入确认依赖的系统存在漏洞,相关收入核算不规范使得公司2017年多计收入1327.94万元、净利润1244.94万元。基于上述情形相关报道质疑华大基因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随后,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给予澄清否认。

华大基因也有向关联方预付款项金额超过合同约定的情形。决定书显示,“经查,你公司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与你公司关联方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大智造‘)签订的合同编号为13100-600086号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1.28亿元,合同约定付款方式为‘100%预付’,但实际在合同签订后你公司支付了1.59亿元。”

2017年年报显示,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同受最终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控制)采购固定资产(测序仪组件)和采购商品(试剂耗材)分别为2.1亿元和8229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的23.34%和9.12%。两种产品的采购合计近3亿元,交易原则为“成本加成”。换言之,华大基因与华大智造的关联采购并没有完全遵从“依据市场价格和成本加成”的原则定价,这是否公允呢?

事实上,华大智造关联交易的业务毛利率显著与第三方存在差异。2018年及2019年,华大智造对关联方毛利率显著低于第三方毛利率。

来源:公告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关联交易收入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89%、18.81%和15.61%。在华大智造上市前,公司关联交易占比逐步降低。然而,我们进一步发现,华大智造背后大客户与华大基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1年吉因加骤然升为公司第二大客户,交易金额大幅攀升,但该客户华大基因参股。

来源:公告

根据天眼查发现,吉因加属于华大基因参股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吉因加由华大基因前高管易鑫、杨玲创立,华大基因是战略投资人,持股7.1%。

来源:天眼查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华大智造2021年第三大客户G42LaboratoryLLC,属于华大基因密切合作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华大智造上市完成,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的关联交易则又变得更进一步。2022年,9月23日,华大智造发布的公告称,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出资与华大基因等关联方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竞买地块及地上建(构)筑物并共同出资在该地块上进行项目合作开发建设。公告显示,华大智造此次参与的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不超过14亿元,其中与联合体企业联合竞买及合作建设开发的投资金额不超过10.5亿。

根据华大智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披露,公司承诺上市后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证券监管部门关于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尽量避免、减少并规范关联交易。上市后,公司即新增大额关联交易,与联合体企业联合竞买及合作建设开发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10.5亿元。

对于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交易所也随即下发监管问询函。华大智造回复称,本次新增交易属于偶发性的关联交易,不涉及公司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环节,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及公允性,且已依法履行公司关联交易审议程序。

颇为玩味的是,华大基因于2022年8月12日披露本次联合投资事项相关情况,而华大智造上市前并未提及,即2022年9月6日更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未提及有关事项。这也被监管直接质疑其信披合规性。

关键词: 关联交易 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