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关婧)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创近五年新高,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以高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7.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建议,国家可在加快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快畅通协同转化机制、健全成果评价激励机制上做文章。他认为,有别于现有的事业法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直接赋予高校、科研机构中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科学家团队或重大科技平台独立的“科研法人”地位。
他建议,通过引入“科研法人”制度,充分授予高校、科研机构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在项目研究方案制定、技术路线选择、科研经费管理、团队人员选聘、科研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绩效考评、薪酬福利及参与成果应用转化等市场主体活动方面的独立自主权,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核心技术发明人的权责匹配的瓶颈问题,例如人才、项目、资金、平台、收益等方面,使科研人员有责任感和获得感,从而真正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力和活力。
同时,闫大鹏代表还建议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融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