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直通315|“80岁都会操作”?钱堂教育盯上老人钱包
2023-03-16 20:57:1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16日电(魏薇)“想拥有年增百万的财富人生?想学习专业的理财知识技能?想快速掌握赚钱的理财思维?”相信不少人被这样的广告语吸引过。近年来,财商教育遍地开花,打开社交媒体总能看到各种广告推送,不少人会被这样的广告语吸引,冲动之下报名学习课程。

最近,财商课又盯上了新的消费群体——老人。近日,中新经纬接到多位钱堂教育学员反映,钱堂教育推广老人付费学习课程,在老人认为课程未达到预期后不予退款或仅退部分学费。

“上课到晚上10点多,我的高血压病犯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浙江杭州的樊女士告诉中新经纬,自己今年67岁,2022年12月初在刷手机时,弹出了钱堂教育的广告,看到可以9天免费理财学习,她就报了名。12月25日晚上,樊女士被安排开始听课,当时介绍上课时间为晚上7时至9时。

“到第四天晚上,他们就推广升级版,说里面有很多优惠,还说今天只有这几个名额了,不报名优惠就不能享受了。”樊女士说。

樊女士回忆道,班主任还说可以用花呗分阶段付费,12月29日,在班主任催促下她冲动地交了所谓升级版2998元学费。

“当晚上课上到了10点多,我的高血压病犯了,血压飙升很高。我认为这样的课程太累,第二天,就找到班主任要求退款,班主任说,有专员来跟我沟通。”樊女士说。

在催促了十几个工作日后,课程要进行分班,樊女士告诉“老师”自己不参与分班,要求退学费,才被告知班主任就是所谓的专员。

樊女士又找到班主任,告知对方自己身体不好,对方让她提供医院证明,在提供了急诊病历后,对方说这是基础病,只能退款1300元。

“我就上了几个小时,交了钱以后对方就说报名了不能退,我反问对方为什么不提醒学员,就跳出一个链接然后直接付费了。而且我这个年龄了,晚上上课那么疲倦,肯定思考问题要差一些。对方说今天只有这几个名额了,不报名就没有了,这样催很容易冲动。”樊女士说,她自始至终都没看到过合同,也不知道退费相关的条款。

吉林延边的权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她告诉中新经纬,自己今年57岁,文化程度不高,小学还没毕业。

“我说自己学历不够,但是他们说能学的,老师能带着操作,80岁的都能会操作,所以我就交了2998元。”权女士说。

在交钱学习几天后,她发现自己拼音也打不了,也不会操作,就向对方申请退款。在反复协商下,钱堂教育同意退款1300元。“他们不同意,说已经学习过,只能退我1300元。”

9天免费课第5天开始“卖课”

除了退款难,财商课往往被人诟病效果不佳。中新经纬总结几位消费者经历发现,此类财商课是以9天免费理财课作为噱头,吸引人报名听课,在课程进行几天后,开始以报名享受优惠、名额有限等为名义催促学员付费。但学员普遍反映课程多为理论,对实际操作帮助有限。

“我听了几节课觉得没多大帮助,他的理论讲得挺好,但是到现在对我一点作用没起到。”樊女士说。

另一位福建的林先生也曾上过钱堂教育试听课,他告诉中新经纬,自己在刷手机时看到钱堂教育的广告,就加入了免费试听课。“刚上了五六天,老师就说如果想要继续学习,就要交两三千元学费,我和对方讲我不学了,对方说可以先交500元定金,交了定金可以享受好几个待遇。”

林先生介绍,对方所说的“待遇”包括提供一个的券商账号,对方提供的账号手续费比其他券商便宜,只有万分之二。其次,对方承诺可以先交定金,一边学习做投资等赚到钱再交剩余的学费。

“在交了500元定金后,没过两三天对方就追着我交钱,我反问他不是答应我先交定金,边学边赚钱,再交学费,对方反悔了说不行,要先交钱才能享受这些待遇。”林先生说。

中新经纬记者也试听了钱堂教育的财商课。课程第二天的内容为国债逆回购,第三天课程顾问在群内表示,后续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会用到国信证券进行演示,并推荐了国信证券的开户链接,同时强调“70周岁以上的同学需要单独找老师预约”。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中新经纬表示,这种行为属于打擦边球,就是通过卖财商课,引导大家去购买一些产品,为券商等进行导流,赚取导流费,这是财商课的惯用套路。

对于财商课的效果,林先生用“夸大其词”四个字来形容,他认为,对方把投资、理财收益的资料做得很夸张,说自己手下的学生几个月就赚了多少万,目的就是为了赚学员学费。

钱堂教育回应:明确规定“承诺学习效果”是违规行为

对于老人反映的未在付款前告知退费条款等问题,钱堂教育发言人曹女士对中新经纬回应称,钱堂教育的具体理财知识培训课程和服务针对18周岁以上人群研发,以投资者教育为主。因课程属于在线商品,有购买即交付课程的情况。在用户购买过程中,为了避免人工服务对用户提醒可能存在遗忘或疏忽的情形,还统一设置了对用户的文字提醒。即用户在支付前,页面上对用户会有关于退费规定的文字提示。如果用户有问题或异议均可停止付款,不再继续购买课程。

樊女士表示,自己并未看到相关的文字提示。中新经纬记者在支付页面看到,有一行灰色的“温馨提示”称,“购买后不支持退款或转让”,并且默认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

此外,曹女士表示,经查证,樊女士购买后,虽然提出了退费,但自其首次提出退费至2月3日,用户也于线上参与了基金课程的录播课程学习和随堂测验,向基金课程工作人员多次咨询基金知识相关问题,工作人员也提供了答疑服务。客服在2月2日-2月10日期间多次与樊女士联系沟通,综合其情况和学习意愿等多种因素,后同意按照课程实际交付和消课情况部分退款,用户表示同意,款项也已原路退回给用户。

针对权女士的情况,曹女士称,经核实,该用户与基金班工作人员沟通内容显示,权女士多次表达了强烈的学习意愿。但该用户与其家属在购买课程服务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用户表示退费申请由家属发起,其本人想继续学习。系统后台显示,权女士在频繁学习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参加了随堂测验,同时向基金课程工作人员多次咨询基金知识相关问题,工作人员也提供了答疑服务。

在2月7日,客服多次与权女士联系沟通后,从用户体验角度,按照课程实际交付和消课情况部分退款,权女士表示同意,款项也已原路退回。此后,客服人员多次致电和发送短信给权女士进行回访,但均未能与其取得联系。

上述发言人称,经核实,工作人员未作出过“可以教会”的承诺。用户在购买课程前,的确跟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学历低,怕跟不上”的担忧,工作人员跟用户强调的是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课程回放进行知识巩固。

钱堂教育强调,公司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承诺学习效果”是违规行为,如工作人员违反相关制度,公司会做出处理。

警惕财商课变伤财课

钱堂教育并非孤例,财商教育的乱象频频被曝光。2022年6月,广东省消委会曾发布理财培训消费提示指出,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为商家低价虚假宣传、诱导高价消费、师资学历造假、推荐理财产品亏损严重、课程质量差、退费退款难等。

对于退费问题,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对中新经纬表示,“学员”能否退款,要看他们之间的合同是如何约定权利义务关系的。无论广告中的个案宣传如何成功,均不会构成对学员实操盈利的保证;无论之前宣传的课程有多厉害,这些条款均不会写进合同里。

王德怡表示,通常,这些理财课堂会在格式条款里充分写入所谓的免责条款,并且选定自己熟悉的仲裁机构作为争议解决机构,在法律上设定好防火墙,以应付付费学员的索赔主张。

“如果付费学员认为有欺诈或误导,在调解或投诉无法解决时,也只能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请求仲裁机构裁决或司法判决,其维权成本很高,时间可能很漫长。”王德怡说。

王德怡建议,想通过“理财课程”改善财商的人在交费之前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清楚财商课程的权利义务条款,是否愿意花钱买教训。财商课程的江湖中,你盯的是市场的收益,别人盯的是你的学费。所谓成功学只是个噱头,成功学不过是让售卖“成功学”的人成功的学问。

“财商课不仅仅是老人,年轻人也很容易购买,而购买之后才发现内容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内容,甚至出现利用财商课骗钱的情况。”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财商课的乱象起于金钱利益,财商课的真正问题不是财商课,而是财商课内容存在货不对板,甚至存在诈骗钱财的行为,有些财商课通过虚假流量来诱导消费者。

盘和林认为,首先要解决财商课假流量的问题,要挤水分,其次要检查财商课主讲人的资质,最后要在财商课中增加风险提示。

针对目前理财培训消费领域存在问题,广东省消委会曾提示消费者:一是警惕低价陷阱。理财培训机构通常会先以“x元学理财”“x元小白理财课”等噱头吸引消费者,之后再让消费者购买名不副实的高价进阶课程。对于这类低价营销套路,消费者需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被低价宣传诱导,在购买课程前先自行查阅该机构的企业信息、资质及口碑等,充分了解清楚后再作决定,避免因贪图便宜而掉入消费陷阱。

二是提高风险意识。理财作为投资行为,必定存在风险。正规理财课、财商课一般不会以“稳赚不赔”“高额收益”“投资回报率多少”等作为宣传卖点,因为高收益高回报的承诺不仅不符合金融理财的规律,还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因此,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此类宣传营销,碰到承诺保本、盈利的机构,一定要多留几个心眼。

三是摆正理财心态。理财培训机构往往会以过往学员成功获取高收益的虚假案例作为诱导,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这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躺着赚钱”“来钱快”等想法。消费者应清楚认识到,即使是专业人士都难以保持稳定长期的高收益,理财培训机构更难短时间就让学员实现无亏损、高收益。对此,广大消费者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接受培训时应摆正心态,脚踏实地。

四是切忌盲目从众。一些理财培训机构会向学员推荐一些基金股票,在课堂气氛的渲染下,消费者容易盲目跟风购买。机构的此类行为已涉嫌非法荐股,同时也让消费者财产安全承受较大风险。因此,消费者不应轻信理财培训机构单方面的所谓内部消息、专业推荐等,应在全面深入了解投资产品各方面信息后,结合所掌握的理财知识,以及自身承受风险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如消费者在购买理财培训课程或接受服务时发生消费纠纷,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当地12345等渠道,或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