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侯书青
3月27日,陌生人社交平台Soul的母公司SoulmateInc(下称“Soul”)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2021年6月,Soul曾终止赴美上市计划,2022年6月转战港交所,今年初时材料失效。
新版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业绩在2022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营收同比增长30%至16.67亿元,虽然亏损5.09亿元,但已经较上年同期收窄95%。但Soul仍面临着增长手段单一,变现渠道受限等问题。
(资料图片)
2021年初,Soul提出了“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并于概念提出半年后收获了新一轮融资,如今又在新版招股书中突出了公司2022年以来在AI领域的若干进展。但依目前APP内相关功能的上线情况看,Soul放出的一个又一个“卫星”,仍没有“成功回收”。
要钱还是要人?
通读Soul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若干关键数据,能明显感受到Soul目前正在面临着一个“业绩”和“月活”之间二选一的难题。
在“钱”这一方面,Soul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报告期内(2020-2022年),Soul的营收保持着增长,分别为4.98亿元、12.81亿元和16.6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在2022年大幅收窄,分别为5.79亿元、13.24亿元、5.08亿元。2022年的亏损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但营收是当时的3倍。
同时,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也持续走高,分别为43.5元、60.5元、75.3元,单一付费用户在APP内的消费能力正在变强。用户付费意愿在2022年也有小幅增长,用户付费比率分别为4.5%、5.2%、5.7%。
只跟自己比的话,Soul的营收增速降至30%的水平,亏损则显著收窄,但代价呢?
最明显的代价出在“人”上,2022年Soul的月活出现了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2080万、3160万和2940万。其中2021年和2022年的付费用户数量几乎没有变动,均为170万人左右。很明显,2022年的Soul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各项数据的表现与往年迥然不同。
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营销开支上,2022年Soul的营销开支出现了大幅下滑,各期末分别为6.21亿元、15.13亿元和8.44亿元。而2022年的研发、行政开支却较2021年变化不大。
可以看出,Soul的营收、月活、ARPPU走向与营销支出相关度颇高。Soul在2022年砍掉了接近一半的营销支出,换来了亏损的大幅收窄。这种做法的后果几乎立即显现出来,月活用户数量在当年就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了萎缩。
探探、陌陌背后的母公司挚文集团旗下两款APP的月活早已触及天花板,其中探探2022年第四季度的月活用户仅有1840万,且近几个季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陌陌的月活近几年也一直在1亿左右。但截至2022年末,挚文集团已经持续32个季度盈利。
反观Soul,其2022年末月活比探探多出1000万,但年收入只比探探高22%。Soul还未实现盈利,但月活已经开始下滑,颇有些“未老先衰”的意思。
芝麻与西瓜
那么,Soul此时选择放弃月活压低亏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招股书显示,2022年Soul有91.1%的营收来自增值服务,8.9%的营收来自广告。其中会员费收入在增值服务中占比并不大,仅有9.1%,占大头的是“Avatar及虚拟礼物”和“推荐特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合计为81.1%。
此外,2020年开始Soul开始试水广告服务,该业务在总收入中的贡献度也逐年走高。《投资者网》在APP内“广场”界面刷了100条动态后,共看到了4条广告。内容包括2条“恋爱测试”、1条“大流量电话卡”和1条“莆田鞋源头厂家”。从4%左右的广告内容占比来看,Soul在向用户推送广告方面仍然较为克制。
从收入结构上不难发现,Soul正在努力拓宽收入渠道,2020年开始投放广告,2021年开始尝试电商。目前广告业务已经有一些起色,而电商业务的收入可能碰到了一些麻烦,2022年的收入甚至不及2021年刚上线时的水平。此外,Soul上的小游戏也为它贡献着微薄的收入,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0.1%、0.5%和0.6%。
Soul三年亏了20多个亿,却始终没有走上挚文集团开拓的“直播+社交”模式。要知道,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挚文集团2022年的直播服务收入甚至超过了增值服务,二者共同贡献了98%的营收。
不做直播的Soul,在付费用户数量不变的情况下,2022年每位付费用户贡献的收入平均到月约为81.72元(包含用户付费与被动收入)。若想实现盈亏平衡,每位付费用户每个月需要贡献约106.62元;在月活和月均贡献不变的情况下,则需要约221.79万付费用户,这意味着把2022年的付费率从5.7%提升至约7.5%。
中信建投的研报显示,增值服务是陌生人社交赛道上最普遍的变现渠道之一。从招股书中列明的收入结构中也不难发现,除了“虚拟礼物”、“推荐特权”外,Soul继续深挖此渠道的前景可能已经较为有限。并且往期业绩变动情况也证明,这类主力业务的营收增长与月活增长的相关度更高。
虽然Soul的ARPPU一直在增长,但难以否认,这种靠“挖掘存量”获取的业绩增长幅度难以与月活的突飞猛进相媲美。
青山资本的数据显示,Z世代在国内有2.8亿人,33.5%为成年人,对应约9800万人口,Soul目前的月活规模不到这部分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Soul可能还远没有发展到需要“深耕存量”的阶段。进一步提高月活规模,才能为Soul的业绩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所以说,Soul这种“拿月活降亏损”做法,有些“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意思。
追逐时髦的融资猎手
艾媒金榜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通讯社交类APP月活排行榜TOP10》显示,Soul的月活规模在所有国内通讯社交类APP中排名第9,低于知乎但高于最右,陌陌和探探分列第5和第7。能在这样一张没有无名之辈的榜单中拿到名次,Soul有自己的方法论。
正如上文所说,Soul的月活增长来自营销开支,而高额的营销开支让它在报告期内亏掉了超过23亿元。Soul能撑到现在,与它紧追融资热点的能力不无关系。
企查查显示,陌生人社交赛道融资热潮始于2014年,融资事件从2013年的23起、0.77亿元猛增至90起、11.11亿元,又在2015年进一步增至117起、40.34亿元。到了2016年,Soul诞生了,当年便斩获2笔融资。
2017-2019年,Soul保持着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在此期间赛道上的融资事件数量急剧减少,从61次降至18次,但融资总额却在2018年达到161.99亿元的高峰。也正是在2019年开始,资本开始对陌生人社交失去兴趣,赛道上只有18次融资,总额回落至10.66亿元。
赛道遇冷,但在2021年,互联网行业内“元宇宙”概念逐渐紧俏,Soul等来了一个重获投资人垂青的机会。当年年初CEO张璐提出“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并在当年6月收获了来自博裕资本、米哈游、腾讯等机构的1.69亿美元融资。而与此同时,2021年上半年赛道上仅有7笔融资,总额仅有0.87亿元。当年年末,Soul的亏损达到15.13亿元。
融资到账约1年后,Soul推出了“NAWA”引擎,称能够帮助用户塑造自己的2D、3D形象,APP内用户可以在使用视频聊天时把自己的脸替换为自创形象。从使用表现上看,NAWA引擎与部分抖音特效之间的差别很小,且尚未支持用户构建3D场景。
Soul希望借助NAWA引擎等方式让自己更有“元宇宙范”,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单单是“基于手机端”这一点本身,就不是很“元宇宙”。
而新版招股书中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部分,那就是Soul花费了不少笔墨用来介绍自己在“AI”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其中2022年在APP内上线的智能对话机器人“AI苟蛋”可以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还能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主动关心用户。
实际使用中,“苟蛋”时常能对用户发出的消息做出恰当甚至别出心裁的回复,虽然有时会显得“不大聪明”,但也基本能够胜任陪伴、解闷的任务。可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陌生人社交APP的目的,显然是想要与真实存在的人类建立联系。AI在聊天时再妙语连珠,输出的内容再引人入胜,其实都与用户登录APP时的初衷背道而驰。
招股书中,Soul称将开发AI辅助自然语言处理、AI算法、AI辅助视觉及听觉内容的生成技术。目前公司实际应用的AI技术主要用于风控、内容审核等方面。从一个陌生人社交平台的角度来看,Soul理应找准定位,在APP内更突出人际交流。至于AI,应该在更后台的地方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猎手,Soul一直想用最时髦的诱饵吸引资本的关注,却似乎在不断迭代诱饵的过程中有些迷失自我。这一次它能够凭借大火的AI概念成功登陆港股吗?《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