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男
在延期回复多达五次后,6月7日,ST澄星终于披露了对《关于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及公司股票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事项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部分问题的回复公告。
记者注意到,此次回复中,ST澄星仅对其2022年年报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而对公司股票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事项的相关问题,ST澄星则表示仍需进一步核实后回复。
【资料图】
五次延期
回复问询函
2023年3月29日,ST澄星曾披露,因2021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而引起的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且不存在触及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据此,公司董事会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的其他风险警示。
4月12日,ST澄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上交所对原控股股东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偿还事项、2022年年报中应收款项及在建工程等事项提出了问询。
不过,由于ST澄星连续五次延期回复问询函,并且至今未就关于公司股票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事项作答,也导致公司“摘帽”进度进一步拉长。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ST澄星,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称,“将尽快回复剩余问题,对‘摘帽’有一定信心。”
若能成功“摘帽”,如何改善经营业绩也是ST澄星需要关注的重点。从今年一季度ST澄星的主要经营数据来看,1月份至3月份,公司主要产品黄磷、磷酸和磷酸盐平均售价分别下降了7%、18.26%和12.44%,超过主要原材料下降幅度。
隆众资讯黄磷分析师董桂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黄磷产业景气度偏弱,下游需求乏力,需求面支撑不足,磷矿石等原料延续弱势运行。西南地区黄磷企业开工处于低位,大多开工企业低负荷运行,下游按需采购。”
“二季度初黄磷产品延续弱势运行,到5月中旬黄磷产品价格出现回弹,在6月初涨至高位。但目前来看,黄磷企业后市发展仍需观望。”董桂峰说道。
大额在建工程
迟迟未转为固定资产
本次问询函中,ST澄星账面大额在建工程迟迟未能转为固定资产颇受市场关注。
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ST澄星尚有三个在建工程项目尚未完工,分别是新建钦州厂区配套工程、宣威磷酸氢钙项目和高纯度电子级磷酸项目,2021年至2022年累计投入约500万元,期末余额合计4.13亿元,工程进度相比2021年年末无进展,仅在2021年有392万元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ST澄星最新回复显示,新建钦州厂区配套工程(以下简称“钦州码头项目”)于2015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17年5月份完成码头水工主体结构施工,2018年7月完成综合用房、门卫和边检楼、厂区至码头管架、管道和道路围墙,于2020年11月完成消防泵房、水罐基础和材料库土建工程等,目前总共已投资3.22亿元,已转固码头综合用房等234.61万元,码头消防泵房及配电室工程392.88万元。
宣威磷酸氢钙项目及高纯度电子级磷酸项目均于2019年开始建设,截至2022年12月份,宣威磷酸氢钙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部分非标设备的制作,累计投资额4413.45万元。高纯度电子级磷酸项目已完成主体设备的采购和部分设备的安装工程,累计投资额5418.56万元。
有不愿具名相关会计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根据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标准来判断,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首先需要工程支出发票(没有发票可以根据工作量或合同暂估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完工后,要有工程验收记录、工程结算单(竣工结算单),需要强制检测安全性的固定资产(如压力管道、配电设备等)还必须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检查认定报告。只有上述单据都齐全了(无发票在建工程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也可以转固,后续结算确认之后再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才可以转为固定资产。”
而钦州码头项目如此大额的在建工程,近8年时间仅合计转固627.49万元,对此,ST澄星称,前期因原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码头项目投资的相关推进工作基本停滞,从而使得该项目一直未能按相关要求完成竣工验收,未能达到使用状态。
对于在建工程长期未能转固,上述接受采访的专业人士认为,需要警惕其背后可能产生的美化报表、减值不充分及虚增在建工程等情况。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告诉记者,“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要求,如在建工程已达使用状态并用于生产经营,需要将其调整为固定资产并按要求计提折旧。如果符合上述要求但不进行相关会计变更,需要注意是否出于减少当期费用、美化利润表的目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