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举行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四川经济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主线”和“施工图”。2022年,四川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
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明年四川经济将靶向发力现代产业,协调发力区域经济,继续发力进出口。
靶向发力现代产业
会议提出,围绕构建工业“5+ 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优势、靶向发力,规模化培育、集群化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用力做强做大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抢抓机遇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精耕细作现代农业,推动白酒等食品饮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推动文旅融合更好发展,以重点突破引领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几个新提法:一是突出优势。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都是四川的优势产业。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食品饮料中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郎酒、舍得酒业等“六朵金花”都是四川省的利税大户。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二是靶向发力。靶向发力就是朝着确定的目标用力,也可以叫做精准发力。这个“精准”,包括技术的精准;投资的精准;融资的精准;政策的精准等,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三是规模化培育、集群化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统筹推进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能源消纳和输配能力建设,全面保障能源安全。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绿色低碳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其中包括光伏、风电、核电、太阳能等几十个细分行业。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业领域骨干产业的“5+1”产业要挑大梁,为2022年全省经济发展目标多作贡献。这对相关企业来说,不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
协调发力区域经济
会议提出,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重点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加强主干与多支的统筹发展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的重大责任,也是四川省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会议提出,在今年成势见效的基础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开创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局面。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认为,“一干多支”中的“一干”指的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成都;“多支”指的就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
会议提出,持续提升极核能级,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继续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把天府新区、省级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
“五区协同”就是要求上述区域“统筹协调、步调一致,按照各自特点和功能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形成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良好态势。
“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的部分区域还需要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角度来考虑。”戴宾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聚焦“铁公水空”全面发力,依托成渝交通主轴,加快建设八大出川交通走廊,一体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新基建更好承载新经济、促进新消费、催生新动能。
进口出口同时发力
据海关统计,1—11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538.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较上年同期增长16.2%。其中,出口5082.9亿元,同比增长20.4%;进口3455.7亿元,同比增长10.5%。
尽管如此,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会议提出,着眼进口和出口同时发力,切实帮助企业稳住出口订单、拓展出口渠道,大力优化铁海联运网络,在更广范围提升集货能力和运输能力。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四川省将实施“外贸进口年”行动,创建中国(四川)绿色贸易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贸易新业态发展先行省、促进国家级开放平台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着力突破,全面做大开放型经济规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本报记者 杨成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