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罗云峰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增长9%左右。报告指出,2021年,合肥市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
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到2026年,全市生产总值1.8万亿元左右,稳居全国二十强并力争位次前移,人均生产总值跻身长三角前列。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合肥市提出要打造科创名城,产业名城,生态名城,活力之城,示范之城,文化之城,幸福之城。
大建设投资力争突破千亿元
合肥市将千方百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 1500 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增长 10%以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建设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
将坚定不移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其中提出,当好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组建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提速建设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中科院创新院二期。高标准打造滨湖科学城,推进“一心一谷一镇三区”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创企业倍增行动,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户以上,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户以上,打造科技型企业丛林。
努力打造“中国星城”
合肥市将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产业发展。加快战新产业集聚集群。扩产增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维信诺模组、讯飞人工智能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长鑫二期、晶合二期,建成投产比亚迪、中创新航、大众安徽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中科星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空天信息龙头企业,招引更多产业链项目落地,努力打造“中国星城”。
将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其中提出,打造合肥“最好名片”。系统实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提升南淝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巢湖水质稳定IV类并持续改善。加大蓝藻治理力度,提升“数字巢湖”功能。
将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快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庐州公园二期等建设,新建40个小公园小游园,新增60公里城区绿道。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争创省级森林城镇5个、村庄50个。精心筹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合肥)苗交会,建成启用苗交会新场馆。
推进合肥都市圈同城化
合肥市将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开放,其中提到,携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设巢马城际、合新六城际、合周高速、合六南快速路等通道,形成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新桥科创示范区等市域毗邻合作园区建设,共建一体化产业链。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率先实现异地社保办理、就医结算、公交卡使用,完善一卡通服务网。
将提速提品推进城市大建设。其中提到,更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高品质建设五大片区,骆岗公园加快建成园博园,推进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等建设。东部新中心实施老合钢片区等全面征迁和综合改造,开工建设唐桥公园、青年创意田园二期,建成一中东校区。新桥科创示范区开工建设国际小镇二期,空港医院投入使用,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未来科学馆、科学社区建设。运河新城加快完善核心区交通路网,建设八中新校区,力争开工市委党校新校区。
将更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铁、沪渝蓉高铁等项目建设,建成明巢、德上、无岳、合六叶扩容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5号线北段开通运营,2、3、4号线延长线、6、7、8号线一期和S1线同步建设。畅通二环全线贯通,完成郎溪路、文忠路等快速化改造。打通30条半截路,治理15处拥堵点,新增9万个停车泊位。加快龙河口引水、长江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饮用水保障能力。
开建合肥一中淝河校区
持续打造“学在合肥”品牌。新建中小学22个、幼儿园 35个,建成六中新校区,加快合肥幼专梅冲湖校区建设,开工建设江淮学院新校区、一中淝河校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普通高中“倍增计划”,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落细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行动,让孩子回归本真、教育回归本质。
深化健康合肥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三院新区,开工建设中科大临床医院、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新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模式。建成全民健身场所400 个以上,视情举办合肥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扩大城市文化供给。加快建设市中心图书馆、市博物馆,启动建设骆岗音乐厅、滨湖图书馆。高水平建设庐江矾矿文创园等项目,培育50个文旅网红打卡点。启动合肥新动物园建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