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老年大学,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敬老月”活动。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规划专章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养老五年发展规划中是首次。发展中国特色银发经济,要坚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资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同组织的作用,推动壮大国内市场。
国家发改委等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落实规划提出的要素支撑具体举措,推动有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明确10个重点联系城市。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应保尽保,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存量房屋五年内不用改变土地类型。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速览
实施延迟退休
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按照单位按需聘请、个人自愿劳动原则,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延长工作年限
增强养老资本
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自2022年起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结合实际适当上调标准
鼓励上门看病
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方式收费,上门服务费可由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确定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
发展银发经济
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举办老年用品博览会、展销会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提高养老质量
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
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鼓励企业开发老年特色旅游产品,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老年观光旅游、老年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背景】
养老产业市场广阔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未来养老市场广阔, 2022年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9万亿元,2025与2030年将分别突破12万亿元和20万亿元。目前养老产业已进入“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新阶段,未来行业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步入中度老龄化
2021年年末,我国年龄超过60岁、65岁的老年人分别为2.67亿人、2.01亿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4.2%,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年均增长约1000万,将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00万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