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开门红”成绩单令人欣喜,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多地疫情形势严峻,经济恢复仍不平衡,行业企业地区出现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较突出。我们要牢牢把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主动权,以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智慧与信心,审时度势逆势而上,奋力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月至2月,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我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回升,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态势明显,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水平开放继续显效,为今年一季度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付凌晖认为,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真正的暖意。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多重风险挑战下,开年中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主基调得以很好贯彻。“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发力,市场主体积极作为,向全社会和世界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正能量。
经济“开门红”成绩单令人欣喜,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多地疫情形势严峻,经济恢复仍不平衡,行业企业地区出现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后期走势仍待观察。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经济要爬坡过坎,不仅需要牢牢把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主动权,还必须有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智慧与信心,审时度势逆势而上,奋力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以服务业为例,从1月和2月的统计数据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这是在去年高基数增长基础上的较快增长,体现出创新驱动的经济结构优化成果,十分可贵。与此同时,当前疫情对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的制约仍然比较明显,文化旅游、交通客运、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仍然较为困难。
近期,各地疫情散发对相关服务业的不利影响可能加大。进一步落实好对服务业困难行业的支持政策,促进困难行业纾困发展,亟须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长期责任意识,防止短期化、短视化造成政策落实不力。地方政府应细化配套措施,金融部门要创新管理模式,社会力量要帮助企业制定脱困发展和产业升级规划,助力行业回暖。
从就业看,2月份16岁至24岁青年人失业率是15.3%,与1月持平。其中,20岁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失业率比1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状况得到改善。但与之前相比,目前大学生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促进就业还需要更多助力。用好助企稳岗保就业政策,加大企业帮扶,落实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加大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和就业服务,开展确有成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保障,等等,都会对稳住就业基本盘起到积极作用。
再从消费看,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去年12月份加快5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2%。春节、元宵节带动的消费旺季,进一步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潜力。在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的同时,通过创造“共促消费公平”环境来提振消费信心也十分重要。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消费者协会分别发布维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涉及医疗美容消费、预付费退款、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诸多方面,从中足见改善消费环境还任重道远。
开年经济现暖意,仍需应变添助力。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走好走实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报评论员栗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