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宇发展(000537.SZ)公布了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其中二季度收入9.8亿元,环比增长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亿元,其中二季度净利润2.94亿元,环比增长72.7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环比大幅增长114.29%。
今年上半年,广宇发展完成资产置换,原有房地产业务置换出表,置入鲁能新能源,转型为以风电、光伏投资与运营为主,源网荷储配套服务为辅的绿色能源综合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装机容量规模合计4.03 GW,其中陆上风电278.7万千瓦、海上风电40万千瓦、光伏73.95万千瓦、光热和储能各5万千瓦。
从半年报来看,广宇发展业务发展良好,财务指标优秀。能够收获这一份成绩实属不易,而市场及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广宇发展“脱胎换骨”后,有没有充足的“底气”,再次踏入良性成长轨道?
(相关资料图)
市场或许已给出了答案。二级市场上,笔者注意到,广宇发展自去年9月公告开展资产重组以来,市值已经增长近3倍,超过280亿元。这表明广宇发展向新能源转型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而着眼于未来,市场也普遍给予广宇发展乐观预期,有主流研究机构预测,其未来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将保持69.0%的复合增长率。
统筹战略布局
发挥“区域资源”最大潜力
公开信息显示,在国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战略背景下,广宇发展主动顺应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型趋势,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项目为主线,不断扩充装机容量。根据广宇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末,公司建设运营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而以其目前的业务体量来看,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当前,广宇发展业务布局已遍及全国12个省,涵盖海风、陆风、光伏、光热发电、储能等多种业态。公司也表示,将依托多年新能源运营经验,统筹各区域资源禀赋与市场条件合理布局与之相匹配的能源业务类型,最大限度发挥当地优势。
其中在三北地区,将以挖掘风光资源为核心;在西北重点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以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基地项目为主;在华东地区,以“削峰填谷”优化荷网侧和服务用户市场侧为核心,发力数字化与智能化新技术应用,重点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项目;在华南地区,则以“汕头中澎二”风电项目为切入点,依托自主研发的柔性直流送出技术,打造规模化、离岸距离最远、水域最深的海上风电基地。
净利率创7年新高
未来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业务合理布局,叠加新能源行业的浪潮,广宇发展二季度毛利率高达60%,环比一季度增加4.3个百分点,毛利率达到资产重组前2倍。二季度净利率29.95%,环比增加8.5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创出近7年新高。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能持续?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风光电项目的成本构成中,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占到总造价的50%,塔筒、光伏支架等约占10%,施工建设成本约占20%,其他配套场内线路、升压变电站、风机基础等占成本份额较小。
以光伏组件价格为例,当前市价在1.93-2.05元/瓦,处于较高的价格区间。按照市场惯例,目前运营一年以上的项目。单GW盈利水平在1.5亿左右,可以满足公司光伏项目收益率的要求。
而随着今明两年国内硅料产能陆续投产,硅料价格退烧将带动光伏组件价格回归,叠加大风机与光伏N性电池的持续技术迭代,性价比将进一步优化。配合广宇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区域协调效应,以及公司全口径成本管控体系实现精益运维,从而降本增效。根据券商预测,新能源电站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未来仍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
中国绿发强势赋能
打造绿色能源综合产业链
新业态使广宇发展的核心优势更加凸显,而背靠间接控股股东中国绿发,则为其新能源产业打造了广阔发展平台:公司业务与中国绿发的绿色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形成融合并产生协同效应,同时集团将发挥产业链上优势资源配套的作用助力公司获取多元化、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及合作机会。
笔者认为,中国绿发强势赋能,将有助于广宇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而广宇发展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正以风光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模式,并且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在风电领域,广宇发展成功研发出深远海输送电柔性直流技术;在多能互补领域,公司投资建设的“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率先在国内落地;新兴产业布局方面,广宇发展也在积极探索研究地热能新型应用技术,试点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同时也在推进售电业务,打造国内一流的售电业务平台。
从半年报来看,广宇发展向新能源转型后,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对这份半年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在公布半年报之后两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上涨约9%,涨幅远超同期市场及行业平均水平。未来,广宇发展或将以新能源发电为起点,通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