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许多消费者解锁消费新玩法,探索旅游新体验。包括旅游、餐饮、家电购物、文化娱乐等多种消费都呈现“暖意”。
(资料图片)
10月7日晚间,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十一”前后(202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7天,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总金额为662.5亿元。该数据为去年同期的八五成以上。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
周边游热度不减
“反向旅游”方兴未艾
国庆假期,许多居民走出家门,开启自驾周边游模式。记者在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发现,景区内游人如织。人们纷纷体验划船、登高等休闲方式,古街小铺、小吃餐饮等更是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排队等候。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周边游好去处”成为热门搜索词,乡村游玩的搜索量环比节前上涨186%。南京、北京、上海、长沙、重庆、广州、西安、成都、杭州、郑州成为旅游消费十大热门城市。
为了避免扎堆,“反向旅游”引人注目。不少年轻人从大城市涌向小城市,去哪儿平台上,甘肃临夏、宁夏石嘴山、青海海北、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遂宁的四星、五星酒店“十一”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10倍。
主题公园周边酒店热度不减。在去哪儿平台上,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旅游度假区、广州融创乐园、珠海长隆度假区、郑州银基国际度假区等周边酒店预定量较高。
记者获悉,文化和旅游部还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国庆假期12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
数据显示,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举办约9100场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2.83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补贴,参与人数超1.4亿人次,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154.1亿元。
上海线下消费同比恢复至八成
数据显示,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总金额的662.5亿元中,线下消费金额407.7亿元,同比恢复至八成;线上消费金额约254.8亿元,同比增长2.9%。
分行业看,上海市餐饮、汽车、家电线下消费增长明显,节日期间消费金额分别实现69.6亿元、12.7亿元和4.7亿元,同比增长18.0%、76.3%和3.0倍。
其中,主要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环比增长24.6%。上海环球港、港汇恒隆广场、五角场万达广场、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奕欧来)、七宝万科广场、宝山万达广场、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尚悦湾广场、青浦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超过2位数。
在上海环球港开启的“国韵文化月”,以国风、国韵为核心,通过商业与文化的深度对话,创新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充实线下内容,打造新颖的互动体验式消费,引爆了一波消费热潮。
数据还显示,“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节日期间核销金额超过1.35亿元,杠杆率4倍。
沉浸式娱乐倍受追捧
首店首发抢滩登陆引领潮流
国庆长假期间,小众玩法持续“破圈”,沉浸式娱乐热度高涨。脱口秀、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项目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美团平台上沉浸式演出的门票订单量较“五一”假期上涨256%。
受线上脱口秀节目带动,脱口秀线下演出市场也很火热。美团数据显示,脱口秀相关订单量相比“五一”假期上涨505%。
夜经济成为假日消费的“热引擎”。国庆假期,夜游、夜购、夜食、夜娱等夜间消费活动持续进行,点亮夜间消费新业态。
美团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达到46.7%,较去年同期上涨1.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是“夜间游玩”搜索热度较高。
在传统夜食、夜购、夜游的基础上,上海等地还推出音乐展演空间(Live House)、艺术演出等创新消费业态,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夜间游玩体验,带动夜间购物、餐饮等消费。
同时,首发经济也引领潮流,成为消费增长的“火车头”和“新引擎”。
节日前夕,上海消费市场喜迎一批重量级首店旗舰店。如,上海黄浦区TX淮海引进中国首家Nike Style潮流概念店,节日期间TX淮海销售额,环比节前7天增长1.1倍;上海静安区芮欧百货引进普拉达香水美妆中国首店等重磅首店,节日期间芮欧百货销售额,环比节前7天增长35.4%。
同时,上海青浦区首位SHOWAY引进FORVIL温莎森林中国首家线下体验馆,节日期间首位奥特莱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9月30日,位于青浦的天空万科广场开业,引进区域首店率达75%,助力提升消费能级。
假日里,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一路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成了不少长三角市民拖家带口前来“血拼”的好去处,市民们穿梭在各个国家馆间,仿佛置身于海外街头,一波波游客“买买买”停不下来。
记者获悉,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18个国家进口馆约78个国际品牌,携手殿斯黄油饼干、格拉巴蜂蜜酒等“中国首发”新品,喜迎第五届进博会倒计时30天。
数据还显示,“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国庆首次对外开放以来,大白兔、正广和、雷允上、朵云轩、恒源祥、开开、马利、英雄、凤凰等106个老字号品牌,创新演绎“上海购物”故事,节日期间日均客流量达到200人次。
绿色智能家电销售火爆
广东、上海等地此前出台“以旧换新”、补贴等绿色智能家电促消费系列举措,不少消费者利用国庆假期和节日优惠购置新家电。
京东发布“十一”消费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三天,洗鞋机消费较2021年“十一”假期增长7倍,烘干机、洗地机增长约3倍。电动榨汁杯、空气炸锅,咖啡机、面条机等厨房用品平均同比增速超过50%。
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的消费数据还显示,10月1日当天,扫地机器人成交额同比增长110%。据介绍,洗碗机、净水器和蒸烤箱成为年轻人厨房家电“新三件套”。
在添置新家电的同时,家具定制,家电服务、家政保洁等居家相关服务消费也在假期集中释放。京东平台的家具定制服务就较2021年同期增长10倍。
节日前夕,上海首次推出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家电家装商店客流、销量增长明显。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十一”前后(202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上海市苏宁易购、国美电器、京东、百联、家乐福等35家参与政策实施的家电零售企业绿色智能家电销售1.43亿元,交易笔数1.69万单,补贴额1273.5万元。
其中,京东、苏宁上海地区全品类家电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超过2位数,销售额均位居企业内部全国省级排名前列,政策刺激效应比较明显。
记者从苏宁易购获悉,国庆假期首日,上海地区苏宁易购门店销售增长4成,其中吸油烟机、燃气灶等节能厨电品类销售同比增长76%,洗碗机、干衣机等升级类家电销售增长88%。
上海苏宁易购线下运营中心总经理朱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第二轮消费券的发放及家电补贴的开启,上海苏宁易购门店客流大幅回暖。苏宁易购中山公园店、浦东第一店、闵行第一店等大店的客流较上周环比增长350%,近80%入店消费的市民使用爱购上海消费券或者绿色家电补贴购物付费。
记者还从红星美凯龙获悉,国庆假期,红星美凯龙商场车流客流显现明显翘尾现象,后三日人流反超假期前四天。整体假期,上海7家红星美凯龙商场累计接待客流超15万人次,家装整装定单同比增长30%,建材、卫浴、系统门窗等家庭装修前端品类成为推动大家居消费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端电器受到政府补贴政策刺激,各商场销售同比分别都有30%至80%不等的增长,其中Miele、卡萨帝、西门子、博世、方太、老板等品牌月销超百万元,颇受消费者青睐。”红星美凯龙上海营发中心总经理王晓丽说。
上海汽车消费迎热潮
节日期间,受到增发4万张沪牌等政策利好影响,汽车消费也迎来消费热潮。不少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纷纷选择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到店试驾、购车。记者从特斯拉获悉,国庆期间,特斯拉在上海的各个体验店一直门庭若市。
据统计,上海市主要汽车销售集团在国庆节日(202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的销售额为6.5亿元,同比增长6.7%,签订订单3580单,同比增长5.5%。
其中,尚悦湾、船厂1862等联动营销,成为浦东汽车消费节打卡好去处,节日期间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0%。
东昌集团推出国庆购车专属权益,置换补贴最高2万元、按揭购车低至0利率等活动,吸引消费者纷纷前往,节日期间集团一汽奥迪金桥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10月1日是上海“稳增长22条”新政策正式实施之日,加上不再全面禁止设摊经营、房产销售“一城一策”等促进消费政策的叠加,国庆长假期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总金额同比恢复到了八成五以上。“尤其是住房消费有所缓和,餐饮消费增长了18%,汽车消费增长了76.3%,家电线下消费增长了3倍,这都让市场看到了希望。”杨建文说。
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累计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受访专家表示,“十一”黄金周是假日经济的风向标,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金九银十”消费季将有助于消费增长跑出加速度。
星途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假日经济有助于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消费规模,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供给的增加和优化。另外,假日经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就业,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动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线上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