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外资大举唱多中国股市
近期,外资机构开始密集发布研报看多中国股市。12月4日,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市从“标配”上调为“超配”,此外,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华尔街大行都提升了对明年中国股票相关指数回报率的预期。外资机构看多中国股市原因为何?我们来听取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的解读。
(资料图)
A股相对海外市场有较大估值优势
《全球财经连线》:近期,外资机构开始密集发布研报看多中国股市,这主要是基于哪些因素?
易斌:海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原因: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未来经济复苏路径将逐步明晰;央行推进信贷投放叠加降准落地,宽信用窗口打开;当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相对于海外市场投资价值凸显。截至12月5日,当前上证综指PE为12.7倍,仍然处于历史21%分位数水平,沪深300PE为11.6倍,处于历史23%分位数水平;而当前标普500PE为21.1倍,处于历史62%分位数水平,A股市场相对海外市场仍然具有较大估值优势。
重视今年的“跨年行情”
《全球财经连线》:11月以来,中国股市迎来一波反弹,北向资金大幅回流。A股是否有望进入一个新的牛市周期?
易斌:随着国常会提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央行信贷座谈会召开,年末信用投放的节奏将进一步加快,叠加降准落地,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宽松,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有望提振市场对于明年经济预期,“跨年行情”的窗口正在逐步打开。考虑到A股市场在岁末年初时较强的反转效应,今年的“跨年行情”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我们认为市场风格长期转变只是刚刚开始。当前整体海外利率水平高位震荡,国内货币政策以宽信用为主,宏观流动性呈现“量宽价稳”;地产纾困政策持续推进,疫情防控不断动态优化,“旧经济”明年有望迎来更大修复;随着外资逐步回流,叠加个人养老金入市,政策支持国企估值修复,推动市场估值体系重构。
结构上看,医药、家电、食品饮料、金融地产行业的估值切换行情仍是当前主线。随着年末政策窗口逐步临近,资源和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业、半导体、信创和军工行业正在进入布局期。近期寒潮临近,关注御寒服饰、燃气和取暖电器等投资机会。主题方面关注虚拟现实,数字货币等机会。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下跌
美国11月ISM服务业指数超预期上升,使市场担心美联储继续激进加息,并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之中。三家大型投行均警告美股将继续下挫。据南财金融终端显示,当地时间12月5日,截至收盘,道指下跌1.40%,标普500指数下跌1.79%,纳指跌幅为1.93%。
美股大跌受哪些因素影响?后市怎么看?我们来听听招商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的分析。
美股下跌有两大明确逻辑线
张静静:美股今年是熊市,有两个很明确的逻辑线。第一,历史上美股有政治周期的规律,凡是每个总统上任的前两年,总会有一年是下跌的。去年美股表现得很强劲,所以今年的下跌本身是符合政治周期规律的。因为当美国总统换届,党派也跟着一起调整时,无论是投资的方向还是政策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美国的政治周期会影响到投资和经济周期,甚至货币政策周期,进而会影响到市场走势。
第二,今年年初美股的估值很高,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最高点一度达到38倍。虽然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时(该指标)是44倍,但是罗伯特·席勒设计这一指标的时候,认为超过25倍就是有泡沫的。当然,在金融危机之后(该指标)一直在25倍以上,但是达到38倍也是历史次高,仅低于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时候,而今年货币政策又在收紧,所以(美股)本身就处在杀估值的阶段。
(美股)每次调整后的反弹力度都很大,和美国股市的做空机制有关系,做空时跌得比较快,但空头撤离会使得市场出现很大的反弹,包括从6月中旬到8月底,以及11月中旬以来的两波(反弹)。
当然,反弹也与基本面有关。此次反弹与节日有关,包括万圣节、感恩节、“黑五”以及圣诞节,都是疫情之后可以完全恢复线下(活动)的节日。所以大家的报复性消费和参加活动的弹性很大,使得目前的数据很好。
美股或正式进入“最后一跌”
张静静:展望未来,因为美国储蓄率已经降到2.3%,这是比金融危机前的低点还要更低的水平,也就是说消费的动能会很快衰减。理论上节日过后,经济可能就进入到衰退(阶段),而货币政策的收紧尚未结束,向后看还有“最后一跌”的过程,从现在开始美股可能就正式进入了“最后一跌”。
但是明年从政治周期的规律来讲,应该是年度级别收涨,所以在经历“最后一跌”,比如跌到明年一季度之后,美股应该会反弹,不过没有QE,反弹的弹性会比较弱。
澳大利亚央行加息25个基点
当地时间6日,澳大利亚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10%。央行声明显示,澳大利亚的通胀水平过高,预计未来将继续加息,并且表示在利率调整方面没有预设路径。相关解读,我们来连线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
澳大利亚有继续紧缩货币的内在需求
《全球财经连线》:澳洲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也打破暂停加息猜测。其加息决定有着怎样的考量?
王有鑫:澳大利亚此次加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因为我们看到,目前澳大利亚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在年底前后可能会达到顶峰,存在继续紧缩货币政策的内在需求。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至少上半年,澳大利亚经济的同比增速仍然在逐季提高,所以经济增长相对稳健。另外,澳大利亚无论是就业市场还是薪资增长都相对强劲,这为进一步加息提供了支撑。
澳大利亚央行下次议息会议将在明年2月份召开,所以这就为今年年底继续加息提供了窗口期,为了更好地巩固前期加息对于遏制通胀的效果,本月存在继续紧缩的需求。
从未来通胀和经济走势的情况看,我们预计到明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和经济增速的放缓,澳大利亚的通胀压力将随之缓解。
明年澳大利亚是否还会继续加息?需要进一步观察明年一季度澳大利亚的通胀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
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现分化迹象
《全球财经连线》:各国央行在11月加息的速度和规模都再次增强。随着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全球加息潮是否会迎来转向?
王有鑫:从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来看,目前存在分化的迹象。对于美联储和澳大利亚央行等来说,预计明年随着通胀压力的回落和经济增速的放缓,继续加息、紧缩货币政策的需求将回落。
但是对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来讲,目前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加息周期将更长,利率的峰值将比之前预期的更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更久,对于经济的负面冲击将更严重,为了遏制住通胀可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