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光大集团官网“集团领导”信息显示,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履新,出任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副书记。
相关人士表示,在履行完必要的相关程序后,王志恒将出任光大银行行长。12月2日,光大银行原行长付万军已调任农业银行。
今年以来,银行体系内部人事流动不断。从选聘方式来看,体系内流动、内部擢升的方式较多,也有部分银行选择通过市场化选聘的方式聘任高管。
(相关资料图)
相关人士表示,银行高管年轻化正逐渐成为趋势,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银行可加快引入和推广股权、期权等激励手段,丰富薪酬激励内容,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增强高管队伍的稳定性。
“老中行”履新
王志恒是一位“老中行人”,曾在中国银行工作了23年,在调任光大银行前,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资料显示,王志恒现年49岁,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国银行。
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王志恒曾任中国银行公司业务部公司规划处副处长、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在王志恒调任前,12月2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执行董事、行长付万军因工作调整,于12月2日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行长等职务。
目前光大银行尚有齐晔、杨兵兵、曲亮三位副行长,若王志恒真将出任行长,则光大银行将形成“一正三副”领导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光大集团高管团队变动频繁。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光大银行原行长付万军、原董事长李晓鹏、原信用审批部总经理任锋、光大理财原董事长张旭阳等在内的多名高管都发生了职务调动。
光大银行行长变动也较为频繁。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付万军担任该行行长一年半有余;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刘金担任该行行长不足一年半;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葛海蛟担任该行行长不足一年。
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2.78亿元,同比增长0.4%;净利润367.63亿元,同比增长4.30%。在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2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体系内部“迎来送往”
值得关注的是,12月2日,光大银行公告该行原行长付万军辞任的当天,农业银行就公告表示,聘任付万军为该行行长,选举为副董事长,并提名为执行董事候选人。
今年以来,此类银行体系内部的“调动”并不罕见,《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有30余家上市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高管为体系内调动、内部擢升等形式聘任。
如原招商银行老将秦季章出任吉林银行行长;原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出任建设银行行长;建设银行原行长王江出任光大银行董事长;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顶山市分行行长赵飞出任郑州银行行长,甘肃银行聘任原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王锡真为总行行长等。
内部擢升方面,江苏银行将原首席信息官葛仁余提拔为新行长;杭州银行将原行长宋剑斌选举为董事长;招商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王良出任新任行长;宁波银行将执行董事庄灵君聘任为该行行长;九江银行聘任副行长肖璟为总行行长;厦门银行选举党委书记姚志萍为新任董事长等。
不过,除了体系内部流动,今年也有部分银行选择公开选聘高管。
如今年11月,泉州银行在多个渠道发布选聘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总行行长。今年6月,通过公开选聘,建设银行常德分行行长唐勇成为长沙银行总行行长。此外,西安银行、四川天府银行、张家口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今年均发布了招聘信息,对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多个岗位进行公开聘任。
从公开选聘高管条件的侧重点来看,“科技”背景逐渐成为关注重点。无论是信息科技相关条线,还是财富管理条线,华夏银行、西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在选聘公告中将科技相关工作背景作为重点条件。
银行领域科研工作者李广子认为,随着银行业务对金融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管年轻化有助于银行敏锐地把握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更好地推动金融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整体来看,“70后”“80后”逐渐成为银行管理层的重要构成,银行高管“年轻化”趋势凸显。
独立经济学家杜猛指出,银行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整体来看,银行系统高管年轻化是趋势。
“银行可加快引入和推广股权、期权等激励手段,丰富薪酬激励内容,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增强高管队伍的稳定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 光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