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许昌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激发澎湃动能
□记者王平王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岁末年初,走进许昌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处处展现着加快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涌动着提质增效的澎湃动能。
这是一幅恢宏场景: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来了,德国环保巨头百菲萨集团来了,把绿色环保、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建在许昌;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建设100条智能化生产线,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这是一组奋进音符:2022年,全市366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8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1.3%;“三个一批”活动压茬推进,列入省台账项目共289个,总投资逾1500亿元。
“‘三个一批’项目是许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优化发展环境的‘助推器’。”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表示,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以高质量项目支撑许昌高质量发展。
增动力——转型跨越迈新步
新年伊始,许昌市第一个百亿级项目——河南不锈钢高质材料产业城项目在长葛签约落地。
这个列入我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主要建设200万吨废钢电炉短流程炼钢车间、全自动宽板五连轧生产线等。项目全面建成达效后,每年可新增产值500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实现税收2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不锈钢产业高质高端发展,打造我国中部再生不锈钢高质材料核心区。
“加快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写入了2023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既肯定了许昌取得的成绩,又对许昌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史根治说,新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加快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双千亿”园区,对许昌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力“新基建”,汇聚“新动能”。过去的一年,禹州天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安区发制品产业园项目等239个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安彩新能科技年产4800万平方米光伏轻质基板项目、百菲萨环保科技(河南)年处理11万吨电炉除尘灰项目等67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将成为2023年新的经济增长点。
史根治介绍,2022年,许昌市顺利举行“三个一批”活动4期,列入省台账项目共289个,总投资1597.4亿元,其中签约项目90个,总投资716.5亿元;开工项目123个,总投资557.4亿元;投产项目76个,总投资323.6亿元,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投资50亿元、占地1200亩的许昌远东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省、市重点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年产800万套非等速传动轴以及200万套等速驱动轴,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许昌发展的根基,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企业从粗放型、传统型向高、精、新、尖和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优而强’发展。”史根治说,许昌市将强化创新引领、集群集聚、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高端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创新强市”。
近年来,许昌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目前,许昌市已拥有行业“隐形冠军”企业2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超过3300台,成为全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之一。
显魅力——夯实基础惠民生
剩菜剩饭、烂菜叶、水果皮……走进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餐厨垃圾预处理车间,这些令人厌烦的餐厨垃圾实现“变废为宝”,既能产生沼气,又能发电上网,还能制作有机肥料。
作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许昌市与欧绿保集团“牵手”,共同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示范合作项目,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欧绿保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的技术工艺,每年处理餐厨垃圾3.65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5700吨。
“这一对德合作项目有效提高了许昌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史根治说。
项目建设,使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许昌市先后实施城市提质建设项目381个,完成年度投资571.7亿元。城市水系波光粼粼,“北方水城”近悦远来;忠武路拓展延伸,形成对接郑州的南北向交通动脉,强力推进郑许一体化进程……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彰显着许昌城市之美,也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水平的医疗养老保障、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据《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显示,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居民获得感指数、居民幸福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合力——贴心服务创一流
1月17日上午,在许昌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高端包装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工地,该公司总经理加金良正认真查看项目三期施工情况。“作为一家外来企业,能在这里扎根,得益于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谈起许昌的营商环境,加金良赞不绝口。
项目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政务环境。许昌市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9%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全省最少,在全省营商环境指数评估中名列前茅。有感于许昌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位于深圳总部的裕同集团董事会决定追加投资25亿元,建设高端包装设备产业园,将沿海地区60%以上的产能转移至许昌。
“项目投资是稳增长及扩内需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史根治说,要在全市上下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氛围,真正形成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梯次接续、有效衔接的生动局面。
——重大项目引领支撑。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持续组织实施好“三个一批”活动,更好发挥项目建设在扩投资、稳增长方面的拉动作用。定期开展项目观摩活动,实地检验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推动各地项目建设再提升、再提速。
——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强化运行调度、专班推进、双月观摩、日调度、周交办、月讲评等措施,健全“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常态化核查工作机制,及时破解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以持续深化“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为抓手,围绕全过程管理、全要素保障,发挥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调度等机制平台作用,为项目落地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最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许昌市将不负春光,务实拼搏,让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大项目探营
打造百亿元级健康医疗用品产业集群
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智能化设备安装到位……1月18日,在位于鄢陵县百花路东侧的许昌正德手术感控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这是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鄢陵投资的第6个项目,将建设纺粘无纺布、熔喷布、“三抗”(抗血液、抗酒精、抗静电)生产线10条,为许昌打造百亿元级健康医疗用品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产品涵盖基础敷料、手术感控、伤口护理等不同类别的医用产品。2003年,作为振德医疗的子公司,河南振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鄢陵落地。起初,公司生产医用纱布片,后来拓展到腹部垫、手术衣、手术包、绷带、医用口罩等领域,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在许昌,我们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生产。”1月17日,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河南振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鲁光明自豪地说,“19年前,振德医疗到鄢陵投资办厂,去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50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产值13亿元。”
正在建设的许昌正德手术感控系列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省、市重点项目。“这一项目具有智能化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等优势。”鲁光明介绍,仅引入的德国莱芬纺熔复合无纺布生产线投资就达3.5亿元,通过智能化生产操作系统和数字化生产管控技术,不仅使产品生产效率提升30%,还节约人工、用电等成本20%以上,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据鄢陵县委书记李东岭介绍,振德医疗在鄢陵县内有100多家配套企业,全产业链可带动近万人就业。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将把设在绍兴、苏州等地的医疗用品生产线和研发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整体迁入鄢陵,‘握指成拳’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谈及未来,鲁光明信心满满。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关键词: 三个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