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指标表明经济明显回暖。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资料图】
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呈现市场供需两端稳步回升,产业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指数普遍回升的特点。特别是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都在回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不过,分析也指出,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明显好转是基于2022年12月份基础上的回升,对于经济回暖的稳定性还要持续观察。特别是当前,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较高,需求不足的问题突出。
时隔三个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1月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重回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原因在于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说,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回暖势头比较强劲。制造业PMI提高3.1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份后的最大升幅,反映了疫情防控政策积极调整后,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动能快速展现。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之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1月疫情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去年12月,且春节期间疫情传播程度明显低于预期。二是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均较高,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各地有力执行政策,对制造业PMI形成支撑。
从制造业5个分类指数来看,5个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扩张区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的PMI具有一定特殊性,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带来的景气水平总体上环比改善和春节假日因素的季节性影响,两个方向的叠加作用最终体现在生产端的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端的改善力度。但随着企业在春节后快速复工复产,预计制造业PMI各分类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标将在2月份出现持续的全面的恢复与改善。
9个行业供需同比回暖
赵庆河介绍,调查的2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进一步补充,11个行业PMI高于50%。
“这显示大部分制造业细分行业有稳步回升趋势,经济恢复的联动性较好。”文韬说。
具体来看,记者获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9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需增长明显,两个指数均升至65.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文韬表示,1月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及春节等因素带动终端市场趋于活跃,消费品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好回升。与此同时,经济大盘政策不断形成实物工作量,也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恢复。
从企业规模看,1月大型企业PMI回升明显,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仍低于临界点。文韬认为,从走向看,1月大中小企业指数均有上升,经济活力有所提升。
服务业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结束连续6个月下降走势。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4.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1月份社会往来活动和人员流动的有序展开叠加春节需求集中释放促成了非制造业的回升。
与制造业PMI类似,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回升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呈现联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1月份,销售价格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8.3%和46.7%,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分别上升0.8和3.8个百分点。21个行业中,20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有所上升;16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接触型服务业强势反弹。
“随着社会面人员流动的持续展开和春节消费需求的陆续释放,接触型服务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且恢复力度十分明显。”武威说,在假设疫情对接触型服务业冲击不再反复的前提下,一季度非制造业从探底回升向回稳向上过渡具备基础。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数据显示,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8.2%,高于上月6.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赵庆河认为,随着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建筑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庞溟对记者表示,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在2022年新开工项目续建、2023年基建投资与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稳中走强的支持与带动下,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的扩张态势和较强的正面预期。
需求问题不足仍然突出
根据调查,制造业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在53%以上,非制造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在51%以上。因此综合来看,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仍较为强烈。
赵立群指出,虽然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回到扩大区间,但需求收缩问题仍十分突出。
而非制造业回升的稳定性也需要持续观察。武威认为,一方面要观察市场需求恢复的持续性,二要观察新冠病毒对接触型服务业影响是否有所反复。
“在假设疫情对接触型服务业冲击不再反复的前提下,一季度非制造业从探底回升向回稳向上过渡具备基础。”武威说,这主要因为企业预期转好,企业经营活动有望持续开展,投资相关活动的带动作用也将加快释放。此外,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继续显现。
受需求回升有限影响,记者注意到,综合来看,1月份无论是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还是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均有所上升,而制造业出厂价格和非制造业价格的恢复弱于前者。这是否会加大企业经营压力?
庞溟对记者表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2.2%,比去年12月底上升0.6个百分点,同时出厂价格指数为48.7%,继续处于收缩区间且比12月底收缩幅度加大0.3个百分点,后期结构性通胀压力是否逐步升温、不同行业价格走势是否出现较大差异均值得关注。但总体看,通胀并不构成今年宏观经济的重要主线和调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胀短期内可控,其增长趋势和整体形势预计仍较为温和。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