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选:通策医疗重启收购和仁科技 时隔一年两份收购方案有何不同?
2023-02-28 11:36:11    界面新闻

牙科连锁机构通策医疗(600763.SH)收购数字医疗概念股和仁科技(300550.SZ)一事再起波折。


(资料图)

2月26日晚间,通策医疗宣布以现金方式收购和仁科技19%股份(约4992万股),对价5.01亿元。而就在短短10天前的2月15日,通策医疗曾宣布终止收购和仁科技;更早前的 2022年5月,通策医疗计划以7.69亿元收购和仁科技29.75%股份(约7880万股)。

2月27日,通策医疗大跌6.46%,报收145.73元/股;和仁科技一度涨超11%,最终收涨1.44%。对于此次收购市场给出皆然不同的解读,原因何在?

为何反响不一?

对于“先终止,后重启”的收购,通策医疗解释称:“为满足出售方实际控制人辞职后六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确保交易合规”,“考虑市场的反应”。

但显然市场关注的重点并不在通策医疗,而是在和仁科技。

和仁科技的主营产品是基于核心软件系统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可以分为医疗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两大部分。前者包括电子病例、医护工作站、临床数据中心、辅助决策系统(CDSS) 等产品;后者包括医疗机构件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

过去两年内,和仁科技业务面临冲击。公司曾表示,疫情影响了部分医院的预算调整,医院防疫工作要求增加影响商业活动安排和人员流动,拖累了新签合同进度。对于建设中的项目,超过300人次的项目人员受不同程度隔离措施要求,导致部分项目交付周期延长、人员成本及差旅成本增加。

部分医院因疫情防控要求派出大量医护人员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影响了科室和业务部门常规工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需求沟通、事项确认、系统培训等环节延长进而影响交付效率。这也导致和仁科技业绩大幅下滑。

过去2年间,和仁科技净利润下滑势头显著。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和仁科技收入分别增加2.08%和减少0.98%,规模净利润分别减少了19.32%和29.29%。从净利润绝对规模上,和仁科技年度净利润从未超过5000万元。

事实上,收购和仁科技不会显著增厚通策医疗业绩。此外,最新收购方案中通策医疗甚至又有了让步。如第一次收购中,和仁科技承诺“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

显然和仁科技难以满足2022年的业绩目标,重订协议并未规定现金补偿。此外更新后的业绩承诺也将承诺期限在往后延,要求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000万元。而在上一版,要求2023年的净利润则是4000万元。

同时两个收购方案针对和仁科技的估值也几乎一样,约26亿元。因此交易的双方中,通策医疗未获得超额收益,但和仁科技却可以获得来自通策医疗旗下医疗机构相关订单。

资金难言宽裕

对比2次收购方案,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通策医疗大幅减少了收购股份,由29.75%降至19%,也大幅降低了收购价。和仁科技公告显示,有10%公司股份的接手方是,厦门硅谷韶华一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如果从资金状况出发,或许能解释为何通策医疗可以接受韶华一号入局。2022年三季报显示,通策医疗流动资产合计9.4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6.94亿元,同期流动负债4.36亿元。

除非通过更多融资手段,否则通策医疗难以一次支付最初方案中7.69亿元定价。2022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收入微增0.14%,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减少16.92%。

今年1月,首轮种植牙集采在成都开标,公开信息显示,种植牙平均中选价格降幅达55%,未来单颗种植牙整体费用将降至4位数。除了高值耗材集采,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等医保改革措施,或将进一步压缩药品和耗材收入,通策医疗将愈加依赖医疗服务收入。

业绩和预期两方面压力,令通策医疗股价承压。2021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近50%。如果以2021年6月最高价421.99元/股计算,跌幅逾65%。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 通策医疗 和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