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会议,新能源、碳汇、绿色金融等话题成为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资料图】
据了解,此次新设环境资源界别,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再次增加新的界别,其成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专家、能源资源领域企业负责人等,共有80余人。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反映了国家对环境资源的重视上升到了新高度。大量相关领域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加快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一排排白色风机高高耸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向记者展示的照片,是国内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项目——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的场景,这里每年可创造15.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可有效平抑新能源输出功率波动、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新能源配置的储能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
“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温枢刚委员重点关注“新能源+储能”优化发展、高温气冷堆技术持续创新、煤电在能源保供和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等问题。他建议,因地制宜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同时,推动已出台的储能“政策包”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快市场建设,保障新能源配储能项目“有身份”“有活干”“有钱赚”。
光伏治沙、清洁供暖、绿色新型煤电……更多的能源转型行动正在进行。
作为环境资源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此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光伏治沙上。
当前,国家电投正在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光伏治沙相关示范工程,已与33家国内外技术机构、36家金融机构及多个国内外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初步打算组建技术、产业、金融、国际合作等四个治沙联盟,共同打造光伏治沙最优发展模式。
同在环境资源界别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委员建议,加快推进绿色新型煤电建设,支撑“双碳”战略落地。在他看来,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和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快速提升,煤电的功能定位将逐步从基础保障性电源向系统调节性电源、应急备用电源转变。亟待科学规划规模布局,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完善市场机制,探索绿色新型煤电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认为,除提供电力外,核能在清洁供暖供热、海水淡化、制氢等非电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他建议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项目经验总结,进一步开展技术经济性和商业模式研究,条件成熟后尽快在北方地区大中城市推广应用。
如果说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是做“减法”,那么提升碳汇能力则是做“加法”。民建中央相关提案指出,当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约束趋紧,固碳能力偏低,土地利用粗放,限制了生态碳汇功能发挥,面向碳汇提升的生态系统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应进一步摸清生态系统碳汇家底;巩固和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扩大海洋碳汇产品供给;推动实施碳汇重大工程。
此外,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推手。致公党相关提案建议,进一步推广绿色标准体系,强化绿色金融供给,完善绿色金融政策。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