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年中观察|瞄准“缝隙市场”苦练内功 “专精特新”企业补链强链韧性显现
2023-07-08 22:49: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两名工作人员正穿着防尘服对球囊导管进行检测。依托技术创新,博迈医疗的产品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球囊导管年出口量就占据了国产品牌产品出口量的80%以上,在关键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博迈医疗的创新故事,是东莞“专精特新”企业在关键领域奋力补短板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东莞工业经济持续承压,前5月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6%。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东莞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挖掘新的应用场景,积极寻找细分领域新赛道,“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韧性更足。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龚佳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是东莞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也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下一步要立足产业升级全方位制定要素供给和梯度培育,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效应,促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和持续,进一步增强东莞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深耕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今年以来,东莞工业经济持续承压。近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广东气派科技、博迈医疗等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发展韧性更足。

今年,广东气派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文正国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寒意,受终端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去年气派科技整体营收下降20%左右。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气派科技并未停止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近两年气派科技新招收了100多名员工,研发投入强度从7%上升到10%。

今年,广东气派科技与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三叠纪科技公司正在共同开展一项关于无源器件集成封装的科技项目技术攻关,希望通过微电子方式将功率无源器件封装集成在芯片中,可以大幅减小芯片体积,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提供新思路,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越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苦练内功,通过技术研发创新,推动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建立发展护城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文正国说。

在医疗领域,博迈医疗是东莞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血管介入球囊导管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

博迈医疗技术副总经理张志军介绍,随着国内外血管介入手术量的回升、相关产品纳入国家集采,今年上半年,博迈医疗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较去年翻一番,而在血管介入领域的持续研发创新成为博迈医疗营收逆市上扬的关键因素,去年科研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约19%。

以今年获得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的“冠脉介入切割球囊”为例,张志军介绍,通过对切割部件和球囊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突破普通医用刀片“卷刃”难题,获得兼具高扩张性、高柔顺性及安全性的新型切割球囊,有望填补国内在复杂冠心病如成角病变、严重钙化领域安全切割的空白,实现相关产品的替代,极大提升产品国产化水平及能力,预计能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产品上市后三年内预计可实现1亿元销售额。

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制造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科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金福生介绍,目前企业拥有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核心技术15项以上,取得国内外专利共计96项,技术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通过借力政策走科技创新升级道路,在3C行业的基础上,不断地研发小储能、小动力、智能家居等高新技术产品来不断地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今年我们实现了逆势增长,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将近2亿元,全年估计能实现销售额8-10亿元。”金福生说。

龚佳勇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凭借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拥有一席之地,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

当前,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种创新要素汇集的关键枢纽,“专精特新”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通过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创新力度,挖掘独特场景,开发出新产品,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出产业新赛道。

东莞制造业补链强链生力军

当前,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外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如何应对挑战、保持“韧性”,成为东莞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产业结构来看,长期以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强劲,但各支柱产业之间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不平衡,“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隐忧已经显现。随着终端市场需求变化、产业链波动等因素,使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承压,暴露出抗风险能力弱的隐患。

从产业链关键环节来看,《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核心电子元器件、软件、芯片、面板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较低,智能装备产业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方面研发力量薄弱,在高端装备领域未能掌握关键技术。

“专精特新”企业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也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

龚佳勇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创新“独门绝技”,起到锻长板、补短板的作用,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东莞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10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从行业来看,目前东莞“专精特新”企业90%以上分布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电气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呈现出成长性高、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充足、产业集聚化发展等特点。

在东莞1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来自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接近40家,其中包括瑞勤电子、猎声科技、高标电子和贝特电子等。这些企业持续深耕细分领域,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作为东莞电动自行车行业“链主”企业,高标电子专注于研发生产电机控制器,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机控制器供应商。

而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东莞涌现出李群自动化、天机智能、南兴装备、安达智能、大研自动化和豪特曼等2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逐渐形成优势产业链。

如智能装备企业安达智能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积累了包括高精度点胶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在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产品在FATP生产环节进行拓展,实现流体控制设备在半导体领域突破应用,通过创新研发用于芯片封装工序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向更多半导体生产工序环节的覆盖。

在轨道交通领域,诺丽科技在轨道交通安全在线监测领域,已拥有200多项知识产权、发明授权50多项。诺丽科技的轮对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踏面直径动态测量等方面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补足国内关键领域技术短板。

在龚佳勇看来,当前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往更深一层来说,通过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龚佳勇建议,东莞应想方设法寻求多点支撑,积蓄起新的发展动能。一方面通过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导其成为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集合产业链上生产、供需各环节的中小企业,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具有协同创新优势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圈;另一方面应强化顶层设计,集中精力发展2-3个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进而实现对产业链创新升级、重构再造,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创新活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