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就能“脱单”?“脱单盲盒”生意火热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2021-12-23 13:29:10    新快报

1元就能“脱单”?500元能成为“运营者”?近日,火爆在街头的“脱单盲盒”悄然转向线上,全新的“盲盒交友”模式被不少年轻人热捧。专家提醒,“脱单盲盒”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消费者需警惕掉入“杀猪盘”、电信诈骗等陷阱之中。

线下:摆摊“图个新鲜”

“一开始是因为好玩才想做这个活动的,没想着赚钱。”在广州某商场附近售卖“脱单盲盒”的摊主小刘(化名)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只需要两个盒子就可以做起生意。”据小刘介绍,线下摆摊卖“脱单盲盒”,一晚上可以收到近200个微信号码,营收在三四百元。

那么,“脱单盲盒”的商家是否会建群对消费者进行“售后管理”呢?小刘的答案是没有,“我们的服务就是保证一人不会多拿、多买号码,也会问对方的婚姻情况,像是已经结婚的我们就不建议来参与这个活动。”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交友新模式,不过大家也就是玩个新鲜,如果想要长久地作为一门生意去经营,我肯定不会考虑的。”小刘表示。

线上:脱单盲盒大多已无法使用

据了解,在社交平台上使用“脱单盲盒”小程序时,需要在取纸条前先支付1.89元存自己的微信号,再另外支付1.55元后,则可以换取到别人的微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该小程序需要同意相应的《隐私条款》后方能使用,这一点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担心。

昨日,新快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恋爱盲盒”“脱单盲盒”为字眼搜索后发现,尽管还能搜索到名为“一元脱单盲盒吧”“脱单盲盒Lite”的小程序,但绝大多数已无法使用。记者在某个小程序的首页上看到,商家留言称“需要定制小程序请联系微信”。在添加对方微信后,记者向其提出购买小程序的要求,对方称之前报价为500元,并且“可以帮忙配置运行起来”,但“最近小程序不让做了,得有电信执照才行”。

警惕:个人信息流向未知

盲盒的“盲”属性,符合大众的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脱单盲盒”更是迎合了部分年轻人的婚恋需求,因此得到热捧,但“盲”字也伴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表示,有关职能部门要当好“监管员”,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划定惩戒红线,及时清理、打击各种逾越底线的行为,引导婚介等机构依法经营、规范服务。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提高警惕,“一方面,对盲盒里的个人信息真实性存疑;另一方面,信息众人可见,也就意味着众人可用,信息流出盲盒后去向未知,那么用户留下的信息越详尽,就越容易掉入‘杀猪盘’、电信诈骗等陷阱之中。”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要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不要随意出示自己的个人信息,以防止遭到骚扰和诈骗。(记者杨依泓)

关键词: 脱单盲盒 信息泄露 电信诈骗 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