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暴雨、疫情……2021年这不平凡的一年即将结束,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12月28日,经过4天的不间断攻坚,铁道家园小区配电房电力设备全部更换完毕,送电正常,这也标志着郑州配网灾后重建的1124项工程全部完工。
据了解,本次郑州配网灾后重建的1124项工程包括常规配网工程891项、机井专项233项,共涉及郑州地区7个供电部、港区及六县公司,参建队伍230支,参建人员4500余人。
灾后重建的最后攻坚:铁道家园小区完成电力设备更换
位于京广路淮河路口的铁道家园小区,是今年郑州配网灾后重建的最后一个项目。12月30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该小区时,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将临时供电设施全部拆除。
“12月28日,铁道家园小区配电房电力设备就已经全部更换完毕,送电正常。”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城西供电部副主任刘武涛说,28日之后至今,都是在做一些收尾的工作,不影响居民用电。
“‘7·20’暴雨当天,小区院内的积水至少有1米深,整个地下车库,包括配电房都被灌满。”该小区物业经理张喜平介绍,铁道家园小区面积有20万平方米,居民1500户,配电房的严重损毁,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张喜平表示,在暴雨发生后的72小时内,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就进驻小区紧急抢修,搭建临时供电设备,使用过渡方案进行供电,居民的日常用电得到了保障。
但临时供电设施容量毕竟有限,时值寒冬,居民急需一个“暖冬”来为2021画上句号。
据了解,该小区物业供电设施因灾受损,导致热交换站迟迟无法正常工作,冬季到来,居民供暖问题日益紧迫。
铁道家园小区配网灾后重建工程负责人冯扬洲表示,攻坚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克服了空间有限、通道狭窄、搬运不便等问题。在安装冲刺阶段用时4天就完成了2台配电变压器、8面10千伏高压柜、16面低压柜的更换。项目的完工保证了生活用电的可靠,也为热泵提供了容量充足的电源,让居民过上了一个“暖冬”。
将地面抬高50厘米,减少渗水对重建工作的干扰
“在重建期间,地下配电房还频繁发生渗水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刘武涛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公司在配电房中配备除湿器,不间断地运行着,一天能排出将近20升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铁道家园小区的地下配电房,发现在紧贴门槛处又用防水材料砌起了一道50厘米的“门墙”。据冯扬洲介绍,郑州供电公司还将配电房的地面抬高50厘米,减少了渗水对重建工作的干扰。
据了解,重建初期,国网郑州供电公司计划在地上寻找一片空间建立配电房等电力设施,但是由于该小区的地上条件不符合建设地上设施的标准,最后还是在地下进行重建。
刘武涛介绍,郑州供电公司将郑州配电网的灾后恢复及重建标准,在现行相关防灾标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就配电室挡水板的高度、室内外地平高度、相关配电设备的基础、电缆通道及配电室地上洞口封堵标准、集水坑的设置标准、潜水泵的设计等方面分类提出了设计要求。
优化后的建设标准的执行,加强了处于涝区配电设施的防汛物资配备,提高了设防要求,提高了公司配网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在修复站房本体的同时,对设备基础进行了重建,为下一步设备进场安装创造条件。
4500多人连续奋战最终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
据了解,本次郑州配网灾后重建工程共计1124项,其中常规配网工程891项、机井专项233项,共涉及郑州地区7个供电部、港区及六县公司,参建队伍共230支,参建人员4500余人。
完成临时设施转正式170处,完成149个开闭所及228个配电室改造,新建改造箱变71座、环网柜111台。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77.98千米、配变990台、容量74.12万千伏安、低压线路582.65千米;修复受损机井台区225个,恢复倒杆断线364处。
为了早日完成郑州配网的灾后重建工作,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上下始终坚持把配网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抓好抓实,借鉴国网先进经验,编制《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配网灾后恢复及重建技术原则及标准》,提升防汛抗灾标准。
建立指挥部与市县14个项目部的“1+14”工作体系,在20名省派项目经理的支援下,组建“三部两代”项目部,发挥属地化协调优势,提升工程管理质效。
实行“日管控、周例会”机制,强化配网、物资、营销、安监等各专业协同,督促工作落实;加大反违章纠察力度,强化计划管控,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14个党员突击队,有效发挥好党员冲锋在前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郑州公司将持续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高起点、高站位,努力实现全面恢复和更高水平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