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榜一大哥送的嘉年华。”“直播间所有的宝子们给榜一大哥点亮关注。”“亲爱的家人们,快给我右上角的榜单前10位的大哥大姐点点关注。”……一个月后,这样的直播间将不复存在,江湖上也再无“榜一大哥”的“风采”。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其中,除了“平台在1个月内取消打赏榜单”外,“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被禁止;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网站平台在每日20时至22时高峰时段,单个账号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等内容也备受关注。
打赏榜单被取消,但打赏依然在
“本次《意见》里要求一个月内取消全部打赏榜单,对于一些主攻秀场直播的中小平台、MCN机构打击较大,而对一些头部的平台来说,总体影响并不大。”中国(杭州)直播电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应中迪说。
打赏榜单的取消,是“榜一大哥”退出江湖的助推器。“没有了榜单,就意味着所谓的大哥形象已不存在,那么大哥动不动就刷爆直播间的动力也就消失了。”一位娱乐主播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主播,将面临转型。记者了解到,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在前一段时间就已经取消了打赏榜单,“头部平台的收入更多来自广告和直播带货,在已经主动提前调整平台规则、收入多元化的情况下,受到的影响很小。”应中迪说。
另外,取消打赏榜单并不是取消打赏,打赏依然在。“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不得上线运行以打赏金额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各类功能应用”,实际上是禁止盲目攀比,提倡冷静消费,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打赏是网络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之一,用户给主播打赏越多,平台拿到的分成就越多,这就导致了诱导和刺激打赏问题。这次4部门发布的《意见》在打赏功能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中迪说,回归问题本质,优质的直播内容和稳定的人气才是王道,打赏榜没有了,但打赏还在,“这也给我们的这些主播转型提供了思路。”
《意见》也对高峰时段的“连麦PK”次数进行了明确。
什么是“连麦PK”?就是两位直播进行连线,让两边的粉丝用打赏进行上分PK,输的一方接受一定的惩罚。由于PK带有一定的惩罚性,所以有很强的看点,每次PK都会有大量用户在线观看,直播间的人气非常高,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粉丝们会失去一定的理智疯狂为主播打赏。有一说一,现在的“连麦PK”,已经彻底沦为某些主播的敛财工具。看上去是两家粉丝们的“为爱守护”,实际上则是两位主播为骗礼物和打赏的“联手演出”。
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更多流量,某些主播还在“连麦PK”中的各种环节动歪心思,用各种低俗、“擦边球”的方式,来换取粉丝们的钱。
根据《意见》规定,高峰时段只可PK两次,“PK惩罚”环节直接取消。
“这是一件好事,让直播回归原来的样子。”应中迪说。
未成年人在网络直播中的权益将受到保护
本次《意见》包括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团队、规范“榜单”“礼物”等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等。
“可以说,本次《意见》充分保障了未成年人在网络直播中的相关权益。”应中迪说。
近年来,未成年在直播间用父母亲的手机给主播刷礼物、打赏的案例比比皆是。直播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多发频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参与打赏,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而本次《意见》的发布,将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失度打赏等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网站平台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网站平台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不得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发现网站平台违反上述要求,从严从重采取暂停打赏功能、关停直播业务等措施。
《意见》还提出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网站平台应加强主播账号注册审核管理,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为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对利用所谓‘网红儿童’直播谋利的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发现违规账号从严采取处置措施,并追究相关网站平台责任”。
记者手记
让直播回归原本的样子
新规的实施,将有效遏止直播间里的各种乱象,让网络直播空间变得干净清朗。而那些靠诱导粉丝打赏来盈利的主播们,无疑将直面生存困境。
面对这样的变化,主播们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定位,谋划接下去的转型。如何从自身才艺上下功夫,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IP(特征),挖掘自身具有的辨识度,将是亟待提升的主播技能。再或者,创新与用户的互动,倾听粉丝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留住用户、提升人气,让粉丝能够获得各种有用和有趣的内容。
驱除乱象,我们应该让直播回归原本的样子。(记者 徐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