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例报告加速,疫情防控面临挑战!
2023-06-13 12:41:28    李欢龙

猴痘病例报告加速,疫情防控面临挑战!

截止目前,我国境内已对外通报发现5例猴痘病例:


(资料图片)

第1例

9月16日,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这是此轮全球猴痘疫情流行以来,我国内地首次发现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该输入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目前,该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

第2-3例

6月6日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北京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及健康提示》

近日我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病例发现后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第4-5例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日发布消息,广州监测发现的2例猴痘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广州监测发现的2例猴痘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病例发现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指导广州市按照相关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疫情处置工作。

从以上信息可得出哪些结论呢?

一、疫情传入及发展加速:去年全年仅发现1例,而今年6月份未过半即报告4例。疫情发展在加速。

二、疫情性质在改变:

(一)从境外输入到本土病例:去年9月份的重庆病例明确是境外输入的,今年6月6日通报的北京疫情由境外输入后引起本地续发,这是境内报告的第一例本土病例。

(二)从来源清晰到源头不明:从疫情通报看,重庆疫情、北京疫情来源是明确而清晰的,而广州的这2例病例之间没有关联,且未发现感染来源。

无疑,猴痘疫情也将与其它新发传染病一样,将在境内的一定范围、一定人群内传播、蔓延。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猴痘病例的发现、报告将提速。理由如下:

一、猴痘疫情已在全球流行,我国难以幸免。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全球猴痘趋势报告,自2022年1月1日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所有6个区域已有111个成员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猴痘病例。截至2023年6月5日,共报告了879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095例疑似病例,包括146例死亡病例。

二、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国内外人员流动和交往的增加,在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和潜力,对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带来重大利好的同时,疫情传入也会加速。

三、猴痘疫情主要在男同人群中流行,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同性性接触,涉及个人隐私,流调、防控均有极大难度。且有些猴痘病例症状并不严重,并不一定去医院就诊,即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病毒。

好在猴痘病例大多病情不重,且病毒只在发生非常亲密行为才会传播,但猴痘疫情的防控将是今后疾病控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预防?笔者整理的核心信息如下:

1、猴痘: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2、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极少情况下,可能会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3、传染期:潜伏期、发病期均有传染性,所有结痂脱落,才不再具有传染性。

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有一定的保护力。

5、预防:理论上天花疫苗有效,但不常规使用;不与猴痘病例密切接触,男男性接触风险高,安全套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

6、潜伏期: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7、临床表现:患者首先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乏力、肌痛等,多数患者出现颈、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从面部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8、治疗: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对症处理。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9、可疑病例及时就医:如有与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或皮肤科就诊,并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

(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 李欢龙)

欢迎关注,转发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a37972205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