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中国发现鳄类蛋化石,科学家揭秘“广州是恐龙背上的城市”
2023-07-02 09:49:55    百度新闻

7月1日晚,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客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在该博物馆宣称,广州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表明:广州市区在距今约9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恐龙活跃,广州是一座恐龙背上的城市。

【一位中学生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碎片】


(相关资料图)

恐龙蛋化石是研究恐龙繁殖的重要材料。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考队在蒙古高原首次发现了恐龙蛋,自此之后,世界各地都有恐龙蛋的相关报道。中国广东省是出产恐龙蛋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化石多集中在河源和南雄区域。1976年与1998年,广州在白鹤洞和中山五路都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目前尚未详细研究。2020年到2021年之间,化石爱好者、中学生倪子杰在广州市几个建筑工地陆续发现了一批恐龙蛋壳化石碎片,这些化石随后被捐赠给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并交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系统研究。

本次共发现6块蛋壳化石碎片。其中,468和469号标本在2020年6月发现于番禺区广州南站;470和471号标本在2021年3月发现于天河区金融城工地;472和473号标本在2020年2月发现于荔湾区喜鹊路。通过地层对比,天河区金融城化石点属于上白垩统大塱山组,其他化石点属于上白垩统三水组,大塱山组的时代要晚于三水组。

恐龙蛋的分类曾经是一个难题,科学家们都希望把恐龙蛋与产蛋的具体恐龙属种对应起来,但这只有蛋与骨骼同时保存的标本才能确定。197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赵资奎先生提出了以蛋本身的特质进行分类的方案,建立了恐龙蛋自己的分类体系,并得到了应用。

科研人员将每片蛋壳取下一小部分,利用专业机器进行切割磨片,在不同分辨率的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结构,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对蛋壳的显微结构观察与对比,学者将468归入棱柱形蛋科棱柱形蛋属,将469、471、472和473归入长形蛋科巨型蛋属。棱柱形蛋科一般被认为是伤齿龙类(一类小型的掠食性恐龙,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且与鸟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产。科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棱柱形蛋完整时长约五六厘米。长形蛋科一般被认为是窃蛋龙类所产,科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棱柱形蛋完整时长约16至21厘米,一窝有十余个乃至更多。

窃蛋龙类复原图

伤齿龙类复原图

巨型蛋蛋皮与显微结构

【首次在中国发现鳄类蛋化石】

论文主要作者郭子晟指出,令人兴奋的是,470的显微结构与任何一种恐龙蛋都不同,而与鳄类蛋化石的显微结构一致,尤其是470的蛋壳具有楔状壳单元,壳单元之间有空隙,不同于大多数恐龙蛋蛋壳,后者一般有2层,底部的锥体层明显。所以研究人员将其归入鳄类蛋化石。科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鳄类蛋完整时长约六七厘米。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鳄类蛋化石。此前发现的鳄类蛋化石主要分布在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亚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仅有少量的发现。

在地质历史上,广州属于三水盆地沉积区,在此之前,三水盆地除了发现过棱柱形蛋科和长形蛋科,还发现过圆形蛋科化石,圆形蛋科一般被认为是鸭嘴龙类所产。本次蛋化石的发现说明,三水盆地存在恐龙类的伤齿龙类–窃蛋龙类–鸭嘴龙类以及古鳄类的四足类动物组合,该组合在广州地区乃至三水盆地都是首次发现,弥补了该地区古脊椎动物记录的空白。

著名恐龙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徐星认为,该发现因其特殊的发现地点而显得有趣,得益于爱好者的努力,人们在城市基建的“间隙”中发现了恐龙生活过的证据,科学家也因此得以初步揭开广州白垩纪恐龙世界的面貌。

本文作者:黄海华

题图来源:此次广州发现的部分蛋壳标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