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仗联想集团,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大同创)冲击深交所创业板。
除了联想集团,光大同创还拥有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全球知名企业客户,但是,公司对联想集团存在明显依赖。近几年,公司向联想集团的销售占比达40%。
不过,光大同创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19年,其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大幅增长,2020年则出现滑坡。近几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
与销售相对应的采购,光大同创存在诡异。不仅仅是存在关联采购,而是,至少有三家公司在当年成立就为其重要供应商,其中两家公司在当年成为第一二大供应商。
光大同创还有不少异常现象,包括研发费率低于同行、大股东占用资金、税务环保违法违规被罚等,这些都将影响其IPO进程。
依赖联想业绩不稳定
持续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家公司成长性的基础,光大同创的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身处消费电子行业,光大同创产品主要为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防护性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安全及形态防护,在生产及储运过程中起到缓冲、减震、抗压、防尘、防潮等防护作用。功能性产品是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实现特定功能所需的元器件。
光大同创称,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拥有了包括联想集团、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仁宝电脑、纬创资通、和硕科技等知名电子行业公司在内的优质客户资源。
光大同创对大客户依赖较为明显。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光大同创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金额分别为3.55亿元、4.61亿元、5.36亿元、2.8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2%、69.40%、64.49%、65.78%。
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客户外,其余四大客户频繁变动。报告期内,其第二大客户分别为英华达、立讯精密、立讯精密、纬创资通,公司向其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06%、11.20%、8.44%、7.40%。英华达在2018年成为其第二大客户,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2019年,歌尔股份首次跻身前五大客户,位列第五大客户,2020年晋升第三大客户,2021年上半年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TCL电子新进入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前五大客户稳定的只有联想集团。报告期,光大同创向联想集团销售的收入分别为2.16亿元、2.61亿元、3.30亿元、1.9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82%、39.35%、39.70%、45.72%,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
对此,光大同创称,公司向联想集团销售收入占比未超过50%,对其不存在重大依赖。联想集团为全球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2019年度个人电脑出货量约为64.9百万台,市占率由23.1%提升至24.2%,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度、2021年1-6月个人电脑出货量保持市场第一。2012年,光大同创与联想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合作范围与合作领域逐步拓展,且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相关业务,因此,交易定价具有公允性。
不过,虽然联想集团稳居第一大客户,但光大同创的经营业绩并不稳定。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4亿元、6.64亿元、8.31亿元、4.32亿元,稳步增长。对应的净利润为0.58亿元、1.03亿元、0.94亿元、0.43亿元,波动明显,2020年增收不增利。2021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超过2020年的一半,净利润则不到2020年的一半。
前两大供应商成立当年即供货4000万
不仅仅是在客户方面有不正常之处,在供应商方面,光大同创也存在异常。
光大同创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和规格型号相对较多。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EPE板、胶带、保护膜、碳纤板等,其直接材料占自制产品成本(未包括综合物流费)的比例超过60%。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光大同创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6700.47万元、8629.85万元、1.12亿元、8462.90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0.78%、26.68%、24.57%、31.31%。2018年、2019年,惠东县新永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惠东新永源)、安徽英美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简称安徽英美达及其关联方)分别稳居第一二大供应商。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安徽英美达及其关联方跃升为第一大供应商。
具体来看,2018年、2019年,光大同创向惠东新永源采购金额分别为2576.40万元、2917.65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重为11.84%、9.02%。公司向安徽英美达及其关联方采购金额分别为1573.11万元、2102.88万元,占比为7.23%、6.50%。2020年、2021年上半年,惠东新永源退居第四大供应商,安徽英美达及其关联方晋升为第一大供应商,光大同创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3589.13万元、2657.32万元。
光大同创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核心人员,以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均未在上述供应商中任职或占有权益,公司与上述供应商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蹊跷的就是这两大供应商。长江商报记者通过wind系统查询发现,2018年的第一大供应商惠东新永源,成立于2018年2月1日,注册资金100万元,法定代表人郑越中,股东为郑越中、郑辉,持股比分别为70%、30%。公司人员规模为43人,参保人数为10人。2018年的第二大供应商安徽英美达,成立于2018年3月5日,注册资金500万元,法定代表人王永胜,股东也有两名,分别为王永胜、陈德芳,持股比例为51%、49%。公司人员规模为41人,参保人数为8人。
2018年,正是光大同创本次IPO报告期第一年。刚刚成立的两家公司,竟然同时成为光大同创的前五大供应商,而且是第一二大供应商。光大同创为何会相信两家刚刚成立的公司,仅在2018年,就向其采购约4000万元的材料,实在让人费解。
这两大供应商与光大同创及其关联方究竟是否存在关联?毕竟,产品是企业生命,谁也不会将公司的产品质量交给“陌生人”。
除了上述两大供应商外,2018年6月成立的华景微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也成为光大同创供应商,2018年、2019年,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41.01万元、871.5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晋的前五大供应商无锡山秀,是光大同创关联方,其于2015年成立,2019年,光大同创子公司合肥山秀开始向其采购。此外,昆山上艺成立于2001年7月,2019年,光大同创收购昆山上艺的相关资产并承接其客户资源,因而成为公司供应商。
重要子公司踩线环保被罚20万
除了客户与供应商方面问题外,光大同创还存在不少毛病。
由于向联想集团、立讯精密等知名企业供货,在产业链条中,光大同创似乎是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公司应收账款等居高不下。
报告期,光大同创的应收账款账面金额分别为2.13亿元、3.02亿元、3.49亿元、3.1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23%、58.84%、47.83%、37.44%。应收账款偏高,不仅存在回收风险,而且影响公司流动性。
上述同期,光大同创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73亿元、0.74亿元、0.79亿元、0.32亿元,与净利润存在明显差距。
在经营方面,光大同创还存在不少违法违规行为。
2018年、2019年,光大同创连续两年被深圳市光明新区国家税务局处罚,原因为,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公司子公司光大美科(北京)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被北京市海淀区地方税务局四季青税务所处罚。
除了被税务部门处罚外,光大同创还被环保部门处罚。2019年4月,江苏昆山环保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局于2019年1月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昆山光大同创投产后未及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同时昆山光大同创与审批环评相比增加自动粘合机一台,昆山光大同创被处罚款20万元,昆山光大同创负责环保验收事务的员工也因此被罚款5万元。
昆山光大同创是光大同创的重要子公司,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其分别盈利2107.73万元、634.28万元,是光大同创14家一级公司、2家二级公司、1家参股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子公司。
在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光大同创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2%、4.21%、3.57%、3.34%,而同行业7家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4.86%、5.44%、6.02%、6.70%。而且,7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最低值在报告期内均比光大同创高。
研发费率相对较低,光大同创能否保持稳定市场竞争力,值得怀疑。(长江商报记者明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