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债期货迎来2023年开门红。截至收盘,10年期期债主力合约涨0.13%,5年期主力合约涨0.09%,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
(资料图片)
2022年债券市场经历反复和大幅震荡,年末在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呵护下出现回温迹象。进入2023年,在经济复苏预期提升的局面下,债券市场会出现哪些投资机会?
《证券日报》记者综合业内专家的观点梳理,四方面因素或是影响债市演绎的重点所在:
第一,经济修复的速度是关键。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31日公布的去年1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回落。2022年12月份服务业PMI指数39.4%,较前月继续下降5.7个百分点。
对此,国盛证券认为,虽然去年12月份经济数据较弱,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创下2022年内新低,但高频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已经开始改善。而改善的速度和程度则决定着经济的高度,也将决定未来的利率定价中枢。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长期是重大利好,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快速修复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将支撑经济迎来开门红,随着经济的修复,债券市场将维持震荡状态,并可能下行。随着城市活动迅速回归常态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一季度或将迎来消费的快速修复期。
第二,社融数据变化,尤其是信贷和发债情况。
票据利率走势是判断银行信贷状况的风向标。2022年12月份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一度下降至0.5%左右,虽年末有所拉升,但和去年年初超过3%的利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国盛证券分析,从数据上看,去年12月份信贷需求并不强,预计1月份信贷投放节奏也可能稍弱于预期。主要由于春节前剩余时间较少,带来的季节性影响会限制1月份信贷投放情况。
地方专项债等发行情况也是影响债市的重要因素,地方债发行规模增大将对社融数据形成支撑,需求增多导致利率上行,从而利空债市。青岛市、厦门市财政局已经公布了发行地方债通知,将先后在1月6日和1月9日公开发债,规模分别为212.6亿元和12亿元,这也拉开今年发债序幕。财政部官网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276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1957亿元、专项债券50804亿元。
第三,流动性是否会出现超预期波动。
今年的春节假期首日为1月21日,节前居民取现需求将上升。过去6年春节当月M0平均环比增长值(取现)为1.37万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表示,预计2023年1月份M0环比增加值与2019年、2020年相近,约1.5万亿元,需要央行相应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预计央行仍然将以MLF、TMLF、逆回购等方式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
德邦证券认为,央行对2023年至少是第一季度保持流动性宽松的态度较为明确,由于春节前M0的大幅度上升,将产生一定的流动性缺口,2月份随着M0下降,则将出现流动性盈余。预计春节前央行将加大逆回购规模进行对冲。
国盛证券认为,对春节前资金面无需过度担忧,出现超预期收紧的可能性有限。首先,央行维护市场平稳的意图明显,去年年末资金需求增加时,央行在最后三周净投放资金1.87万亿元,维护了资金稳定,春节前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资金投放,维护资金面稳定;其次,1月份预计财政支出增加,将带来财政存款下降,而这将对流动性形成补充;再次,1月份信贷需求并不是特别强,而理财赎回带来的资金会提升表内资金供给,有利于流动性宽松。
第四,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变化。
去年12月17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对2023年的货币政策进行解读时表示,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
国盛证券分析,1月份“降息”是否落地将是债市重要关注点之一。如果“降息”落地,考虑到整体资金价格的下移,利率曲线有望整体向下平移,带来阶段性的配置机会。
天风证券认为,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货币政策有力,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开始、也是流动性陷阱变化的开始,资产荒状态也可能有所变化,对债市也会造成影响。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