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71年十一月,东晋权臣桓温领兵入朝,诬陷皇帝司马奕患有生理疾病,所生的三个皇子都是假冒的。在桓温的胁迫下,褚太后被迫下旨废掉司马奕,降封东海王。此时东晋朝廷完全掌握在桓温的手中,但他却没有篡夺皇位,而是率领百官,迎接会稽王司马昱入宫为帝。桓温一直到死都没有篡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桓温出身名门谯国桓氏,父亲是“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东晋名士温峤见到了未满周岁时的桓温,对这个孩子赞赏有加,于是桓彝给儿子取名为“温”。桓温性格豪爽,气度不凡,相貌也很英俊,他在少年时为父亲报仇,手刃仇人满门,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后来,桓温还被选为驸马,迎娶了晋明帝的嫡长女南康公主。
年轻时的桓温很有理想,他与荆州刺史庾翼相约一起匡扶天下,但是也有人看出桓温是颇有野心的。345年,桓温出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为了建立功勋,提升声望,桓温不顾部将的反对,于347年亲率一万精兵入蜀作战,成功灭掉了割据川蜀的成汉政权。此后,桓温把战争的目标对准了北方,他想通过战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桓温是想篡位称帝,但他深知凭借自己的威望还无法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北伐,建立起无人能及的战功,这样一来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朝廷也察觉到了桓温的野心,所以没有让桓温北伐,而是派殷浩负责北伐事宜。然而殷浩屡战屡败,引发朝野的不满,桓温趁机弹劾殷浩,接过了北伐的大旗,“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
桓温先后三次北伐,前两次取得了一些战果,还收复晋朝的故都洛阳,他的地位、威望也提到了极大地提升,官至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然而第三次北伐,桓温却遭到了惨败,被前燕的慕容垂打败,战死者多达三万。桓温本想通过一场胜利,来获得“九锡”,为篡夺皇位打下基础,但是“枋头之败,威名顿挫”。
于是,桓温就通过废立皇帝之事,来重新树立自己的威望。消息传到北方,前秦的苻坚嘲笑道“六十岁公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苻坚还说桓温的举动是“怒其室而作色于父”。此时东晋朝廷内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对桓温篡位,这些人以谢安、王彪之、王坦之为首。
谢安代表着陈郡谢氏,二王是琅邪王氏的代表。372年,简文帝司马昱病死。王坦之将遗诏中的由桓温“摄政”改为“辅政”。王彪之反对由桓温决定新皇帝的人选,力主让太子司马曜即位。之后桓温患病,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之礼。谢安、王坦之采用拖延的战术,命人反复修改诏书。最终,桓温没能等来加九锡的旨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