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农业保险“安全网”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保险机构如何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球实时
2023-05-08 14:39:39    证券日报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把“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作为今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内容。

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关键作用,已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保费由2007年的8.4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9亿元,年均增速36.3%;提供的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长到5.46万亿元,年均增幅为30.9%。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我国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从“保物化成本”到“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从个别品种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等,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通知》要求,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包括提高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粮食主产省产粮大县的业务覆盖面,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将其逐步拓展至非粮食主产省的所有产粮大县;探索开展大豆、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因地制宜创新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等。

“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来说,‘扩面、增品、提标’是长期的方向和课题。”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在庹国柱看来,“扩面”要充分利用现行政策,无论是“物化成本保险”还是“完全成本保险”的覆盖率(承保面积(或头羽)/实际播种面积(或头羽))都应提高。“增品”不仅包括增加农户真正需要的新险种,还要逐步增加纳入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的标的,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标的。

在政策引导和各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支农、惠农、富农作用愈发显著。根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以中原农险为例,中原农险发挥“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优势,构建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基础险+补充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等多层次产品体系。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至117个县区,河南省大宗作物参保率达95%。全国覆盖粮油作物7150万亩,为1431万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120亿元,农险财政补贴效应放大31倍。

去年,中原农险为河南省近80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700亿元,全年累计支付赔款近10亿元,帮助170多万户次农户快速恢复生产生活,较好地发挥了风险补偿功能。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的保险覆盖面超过80%,重大灾害的保险补偿占比持续提升。农业保险日益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器”和广大农户的“定心丸”。

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农业保险如何提升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和服务质量?《通知》明确,着力提升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效率,优化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缩短农业保险理赔周期,及时支持农业再生产,严禁违规提高农业保险费率、降低保额或设置不合理赔付条件等。

“提升承保理赔效率,应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属于‘提标’。‘提标’是要求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包括进一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庹国柱介绍。

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保险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峭看来,在物化成本保险的基础上,需要逐步提高保障额度标准,在保障自然风险基础上将保险责任扩大到市场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推进“农业保险+”模式。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在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中十分重要。近日,在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中原农险利用专业无人机,对冬小麦进行“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喷洒到麦田的一种田间管理技术)作业,促进麦田病虫害防治,提升小麦抗病能力,助力小麦丰产丰收。

为使农险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相关保险机构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农业保险理赔效率不断提升。据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全国设立了近3000个分支机构,6800多个乡村保险服务站,拥有4万多名员工、7.2万名农险协保员。

农险从业人员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因素。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农险从业人员要深入保险工作第一线,贴近实践,精准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经营主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