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林纾赍米》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
2、师贫甚,炊不得米。
3、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5、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6、译文:阂县人林纾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
7、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
8、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
9、老师大怒,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
10、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的心意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母亲)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11、《林纾赍米》介绍的是林纾五岁时在私塾旁听。
12、初一语文课本有一篇《林纾赍米》,说他六岁时看到老师家常常揭不开锅,就用袜子装了米送给老师。
13、老师不高兴,不收。
14、林纾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指出他的方法不对,并亲自带了一石米送给老师。
15、这个故事说明了林纾从小就宅心仁厚。
16、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17、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18、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
19、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20、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
21、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
22、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
23、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
24、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
25、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
26、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27、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28、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
29、复肆力於画。
30、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
31、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
32、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
33、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
34、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