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夜晚,海阔天空,在深圳坪山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57岁的王传福罕见地流下了眼泪。有人数过,他一共哽咽了三次。
在现场,除了比亚迪,王传福还致敬了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吉利、长城、蔚来、小鹏和理想等11家中国车企。
(相关资料图)
他无比动情地说,“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当晚及次日,一汽、东风、奇瑞、长安等多家中国车企纷纷回电祝贺。李想说,为这位新能源汽车的开创者鼓掌……大好时代,一路同行。何小鹏则直言,团结才是质量,也是带头大哥风范。
但显然也有不同的声音,8月11日,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在微博上转发汽车商业评论的文章《什么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称:“不要道德绑架,口头上强调,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
那么,中国汽车为什么非要在一起?不在一起难道就不能发展壮大吗?在一起之前要不要先打一架?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汽车出海之路上找到一些启示。
就在王传福哭泣的前两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214万辆。这是今年上半年汽车汽车出口的数据,领先于日本的202万辆,排名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是中国汽车出海超越日韩等国的关键力量。其中,比亚迪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大增10.6倍,位列中国车企增速第一。
回顾中国汽车66年的出海之路,从燃油车时代的步履蹒跚,到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突飞猛进,是所有中国车企共同的努力。在中国,他们叫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但在海外,他们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汽车”。
1
66年翻130万倍
1957年秋天,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在举办。在喧闹的会场,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位西装革履的西方人来到了解放牌汽车露天陈列场,他就是约旦商人毕特。
令他驻足的,正是中国一汽一年前下线的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它的诞生宣告中国结束了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在详细了解了车辆性能后,毕特一出手就订购了3辆。
或许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正是他这一举动,开启了新中国汽车出海的时代。
不过,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大多以国家间协定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不仅数量不多,而且技术落后。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去发达国家洽谈汽车生产技术引进。可他们一听要提供技术,美国、日本和韩国都说不愿意,他们只想卖车给中国,并不愿意为中国造车提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别谈中国汽车出海,就连让国外车企来华“以市场换技术”都很难。
因为底子弱,我国的汽车市场长时间被合资汽车垄断。那时的中国汽车连燃油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的相关技术都不掌握。生产出来的汽车连国人自己都嫌弃,更遑论出口。
转折出现在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一个名叫萨米尔的叙利亚车商,在北京亚运村的小车展上,看中了一台上市才9个月的奇瑞风云轿车。于是辗转多地,终于在上海追上了尹同跃,敲定了第一笔汽车出口订单——10辆。这也让尹同跃看到了机会,于是奇瑞的出海之路就此打开。4年后,奇瑞已经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了整车或CKD出口合同。
就在尹同跃张罗奇瑞出海时,李书福的吉利也紧锣密鼓的开拓海外市场。而且2004年出口量就达到了5000辆,2005年超过7000辆,2006年超过1.6万辆。
2012年,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一个里程碑。当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成功突破了100万辆。为了这一个数字,中国汽车用了55年。但在此后的8年,这个里程碑式的数字像钟摆一样时增时降,迟迟不能突破。
直到2021年,此时距离尹同跃出口第一批10辆汽车已经过去了20年。中国汽车出口才首次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32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突破来的这么突然,中国汽车出口接连越过了200万,300万的大关。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已经达到214万辆。根据机构预测,全年有望突破400万辆。中国汽车出海在短短的三年连升三级,问鼎全球第一。
从1957年的3辆,到2023年可以预见的400万辆。66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翻了130万倍之多。这不是某一家中国车企的狂欢,这是所有中国车企的胜利。
那么,中国汽车出海缘何在近年来狂飙突进?
2
新能源车增速最快
中国汽车出口量暴增的消息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上半年汽车出口同比大增76%,达到了214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量为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反观日本,同比增速仅为17%,出口量也只有202万辆。
多年来,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合资和进口车企,但随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弯道超车,不少车企都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分析称,拉动中国出口的是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今年1月至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至去年同期的2.6倍,占整体的25%。
比如在东南亚,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去年10月,比亚迪Atto 3在泰国上市,不少泰国消费者连夜排队订车。事实上,比亚迪Atto 3是东南亚最畅销的电动车型,其次是哪吒V,然后才是特斯拉Model Y。泰国有机构预计,2023年泰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万辆,其中中国品牌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有望从2022年的78%增至85%。
中国车企的出口增速也反映了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走强的事实。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前十名车企中,比亚迪出口8.7万辆,同比增长10.6倍;奇瑞出口39.4万辆,同比增长1.7倍;长城出口12.4万辆,同比增长97.3%。事实上,排名前十的车企,只有东风的出口量略微下降,其余9家车企均呈现上涨趋势。
如果从出口地区来看,俄罗斯则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俄乌冲突爆发后,跨国车企纷纷缩减在俄业务,甚至退出俄罗斯市场,这显然就给了中国车企机会。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乘用车总量达到了32.58万辆,是去年同期的5倍。而且售价还往往比国内高,比如奇瑞瑞虎5X在国内售价约7万元,但在俄罗斯市场的售价却超过18万元。
当然除了东南亚和俄罗斯,欧洲也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重镇。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除了俄罗斯和墨西哥之外,第三名是比利时,这里正是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运输中转地。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出口汽车总量占整体出口量的39.1%,而2018年这一比例还只有5.7%。
谁也没有想到,在本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竟以疾风骤雨之势杀向燃油车的老家。犹记得2008年,当比亚迪推出第一辆新能源汽车F3DM。次年,刚成为中国首富的王传福就带着它来到了位于底特律的北美汽车展,《纽约时报》还做了专题报道。时年43岁的王传福扬言,比亚迪要做内燃机的掘墓人。没想到十余年后,竟然一语成真。只不过这一次,“掘墓”的不只是比亚迪,还有奇瑞、长安、长城、吉利、蔚来、小鹏等一众中国车企。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不仅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汽车出口,甚至连独立自主都难以做到。那时老百姓眼里的中国汽车就是不行。如今,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机会,得益于领先的三电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把合资汽车打落马下,在海外也一路高歌猛进。
似乎,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然而,繁华之下,也有隐忧,它将决定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可以走多远。
3
繁华之下的隐忧
如果站在全球政治立场和经济形势的层面上,中国汽车未来的出口形势不一定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就像当年我国的手机产业,从无到有,迅猛爆发,结果被美国无理打压。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汽车出口无疑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就在今年7月份,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多名官员透露,欧盟即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一直以来,汽车工业是欧洲最重要的的经济支柱之一。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其高性价比和产品领先性将会威胁欧洲本土车企的生存。部分欧洲媒体认为,欧盟现行的贸易政策过于宽松,难以抵挡中国新能源汽车日渐强劲的出口势头。
一旦欧盟对从中国出口的电动车征收更高的关税或者采取其它限制措施,那对于志在在欧洲市场上有一番大作为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显然,在欧盟眼里,长城和比亚迪都属于中国汽车。
但好在,目前这些都还只是在民间舆论阶段,欧盟官方尚未推出类似的限制措施。中国新能源车企仍有时间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比如在欧洲建厂。
与欧盟随时可能降下的贸易保护大棒相比,汽车海运运力不足则是眼下实打实的短板。和庞大的汽车出口量不相符的是,截至2022年底,全球从事海运的700多艘专业汽车船(滚装船)中,日本、挪威和韩国等三国累计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我国占比不足10%。由于控制权不在我们手中,时常会出现一船难求的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6月份,国内主要港口出发的滚装船运费价格在70-130美元每立方米不等,以110美元/立方米来算,运输一辆13.71立方米的小汽车就需要1509美元。某出海负责人曾称,近几年每辆车平均出海运输费用已从5000元上涨至15000元,达到了平均售价的10%。
当然,对造船业世界第一的中国来说,这块短板并不致命。为了解决运力困难,众多航运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出手订船。就在去年1月,上汽集团就下单了两艘远洋滚装船。随后,比亚迪关联公司耗资50亿元订造了8艘可装载7700辆汽车的滚装船。
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和海运运力瓶颈,中国汽车出海也因吸取“内战”的教训。在国内市场,持续近一年的价格战无疑让消费者得了实惠,但对车企而言,被迫卷入价格战后,无疑会影响到企业合理的利润,进而影响研发投入,甚至产品质量。这方面,中国摩托就是前车之鉴。当年,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搏杀,靠低价屠城,红极一时。但极低的价格注定不会有好的品质和售后,结果被日系摩托靠产品力杀了回马枪,惨败而归,至今仍一蹶不振。
如果中国汽车在海外依然抱着“爱打架”的态度,时时处处都想干上一架,相互倾轧,恐怕最后还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一次被日本汽车杀个回马枪,重蹈中国摩托出海的覆辙,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想见,没有中国车企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4
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中国汽车为什么非要在一起?
是时候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只有在一起,中国汽车才能披荆斩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当晚的仪式现场,比亚迪一共放了13台新能源汽车,其中11台都是其它品牌的当红车型,比亚迪甚至将C位让出。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曾经害怕等不到春天的王传福说,“走向更辽阔的天地,成就世界级品牌。”
伴随着这句话,现场观众的耳边响起了比亚迪员工及全球用户的歌声: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愿中国汽车,同舟共济,从此海阔天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