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贵阳市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保障群众“菜篮子”,提升改造农贸市场是重要工作之一。可是,最近有网友向“天眼问政”栏目留言反映:贵阳市花溪区吉麟农贸市场2023年3月因为提质改造拆除后一直未动工,大量原市场商贩涌入吉麟路占道摆地摊,造成该路段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那么,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中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推进情况如何?相比改造前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在部分未达标完成的改造任务中,面临的实施难度和困难是什么?贵阳贵安“强民生”指挥部办公室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相关详细情况。
提升改造有亮点
自2021年开始推进实施贵阳贵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三年时间计划实施新建或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4个(新建9个,改造85个),新建或优化调整惠民生鲜超市门店网点42个。
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或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7个(新建7个,改造80个),完工率92.55%,其余7个正在抓紧施工中。已完成新建或优化调整惠民生鲜超市门店网点36个,完工率85.71%。
清镇市第一农贸市场改造后刷新了市场“颜值”。
贵阳贵安“强民生”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购物体验感大幅提升。
首先,硬件设施焕然一新:过道宽敞整洁,水产、熟食、蔬菜、干货等摊位划分有序,市场内部统一商户门牌、灯箱。
其次,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效改变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在2022年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测评中,农贸市场点位全部达标。同时,实现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其中新路口农贸市场湿垃圾可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再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商户的基本信息、流通数据、交易数据、检测数据、商品价格等动态呈现,便于进行监管和监测。
最后,食品安全更有保障:配套建设农残检测室,每天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并及时公示检测结果。同时,检测数据可上传至全市重要商品追溯平台,确保农贸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
市场的地面、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翻修。
“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小菜篮,大民生。位于清镇市云站路与云岭中路交会处,建于2014年的清镇市第一农贸市场,此前因为“脏乱差”现象、基础配套设施老化等问题比较突出,无法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
2022年改造后,市场不仅对地面、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翻修,还把原本的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模式升级。目前,市场大门口竖立的显示屏上,经营户信息、商品原产地、价格、销量、质量检测数据等主要信息一眼可见。
市民选定商品后,还可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付款,在刷新市场“颜值”、打造规范干净整洁购物环境的同时,也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
而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刚玉街51栋,建于2010年的白云区中坝农贸市场,有门面68个、摊位220个,此前由于设施老化,“脏乱差”、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
2022年提升改造涉及大棚修复、排水修缮、门面摊位规范改造、监控设备安装、照明线路改造、三防设施安装、亮证经营规范等内容。改造后,周边居民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同样,建于2005年的开阳县三台山农贸市场,由于年代久远,市场设施老化严重。2022年启动提升改造,重点改造内容为市场的钢架大棚、排污排水、台面地面、消防设施、厕所配套等;改造后摊位按商品种类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并树立标牌,卫生状况和市场秩序显著提升,让消费者能够更方便购物。
开阳县三台山农贸市场改造后摊位按商品种类合理划分了不同区域。
部分市场地址有调整
对于部分未达标完成的农贸市场改造任务,面临的实施难度和困难有哪些方面?
贵阳贵安“强民生”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2023年拟实施改造农贸市场涉及城市更新改造、红线范围内搬迁等工作,无法按原计划实施。
比如市民反映的吉麟农贸市场拆除后一直未动工,就是因为所在地块不符合用地规划,没有相关手续,因此根据花溪区政府工作安排,通过优化调整的方式,另行选址新建或改造农贸市场,以确保总量不减完成2023年建设任务。
目前,原吉麟农贸市场已拆除取缔,优化调整至筑溪里生活圈清溪阳光集市,该集市位于花溪区明珠大道阳光花园,由清溪街道云上社区村集体自筹资金建设,面积21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万元,2022年11月启动建设,已于2023年3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贵阳贵安农超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已完成第一轮专家评审,正在按专家意见修订,后期将正式出台,系统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
下一步,贵阳市将持续以“一圈两场三改”为统揽,聚焦“硬件标准化、功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公司化、服务智能化、投入常态化”,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以建管结合,规范监管为路径,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编辑 涂涌
二审 吴一凡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