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不断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平台、培育增长极,充分发挥平台众多和“多区叠加”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促成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1-10月,曹妃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915家,其中外资主体66家,进出口总额完成286.54亿元。”唐山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党工委委员张天说,曹妃甸片区设立以来,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产业发展日渐壮大。
大宗商品交易实现新跨越。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今年8月正式营业,“挂摘牌交易+现货竞价+现货批发交易”三个交易模式和铁矿石、尿素、焦炭三个交易品种成功获批,尿素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大关。
能源储配实现突破。今年5月,中船燃曹妃甸公司搬迁至曹妃甸片区,为探索推进开展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业务,发展涵盖储运、加工、中转、贸易等行业的国际能源储配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港航服务实现新发展。与海事局共同推出保障电煤有序供应的三条“绿色新通道”集成创新,推进辖区电煤吞吐量同比增长突破30%。依托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推进二手车出口146辆。通过自贸政策支持,今年新增所有权登记船舶53艘,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改革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灵魂。唐山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制度创新局副局长李想介绍,曹妃甸片区设立以来,始终把握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创新。今年以来,已形成自主创新案例20项,12项获得全省复制推广,多项案例获得国家层面认可。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曹妃甸片区创新施行海域使用权“五步极简”审批新模式,通过省级海域使用权下放,招拍挂类项目用海审批时间缩短91个工作日;审批类项目用海审批时间缩短67个工作日,自贸试验区内建设项目落地速度明显提升。
助推产业开放发展。曹妃甸片区充分发挥自身港口资源和木材产业链优势,积极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新模式,促进木材产业开放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小循环,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截至目前,曹妃甸累计进口木材超过600万立方米,进口额11.5亿美元,有效保障了国内木材供应,为建设中国木材定价中心奠定了基础。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中信银行曹妃甸支行通过优化片区企业授信路径、制定差异化授信标准,审批时限由原有70个工作日减少至25个工作日。通过调整授权占用系数,将区内五矿集团即期信用证授信额度由3亿元扩大到15亿元,提升了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的能力。
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既要不断拓展制度创新边界,也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曹妃甸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片区承接了海域使用权审核、节能审查、环评等省市两级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159项,已办理审批业务80次。深入开展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改革,目前北京政务服务自助机已在片区投入使用,可办理北京政务服务事项179项。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建设银行与行政审批局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关银一KEY通”海关电子口岸卡延伸柜台,企业跑办时间由最快一天缩减至15分钟,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对京津冀现有企业整体搬迁来唐山的,实行“落地签”。截至目前,已有30家企业通过该政策迁入曹妃甸,食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等实现京、冀资质互认。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集聚资源要素、推动地区建设发展,才能形成良好辐射带动效应。
唐山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贺芳表示,曹妃甸片区现有综合保税区、曹妃甸新城、装备制造园区、临港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中日生态园区7大园区的优质地块可供企业选择。比如开展贸易的企业,可依托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加工贸易,给予企业经营贡献、物流奖励等配套奖励支持;开展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企业,可选址在新兴产业园区或中日生态园区,给予企业厂房租赁等配套奖励支持;开展港航服务、能源储配、装备制造及再制造的企业,借助港口物流园区和装备制造园区的优势,给予企业船舶落籍、物流补贴等配套奖励支持。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曹妃甸片区将围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力争到2025年末建设成中国北方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多式联运体系,加快5G网络智慧港口和综合性港口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保税燃料油供应基地项目落地,助力港行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国家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尽快获批,力争到2025年末培育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规模优势突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军企业。(记者 胡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