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话一把手”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昨日启动。昨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张维围绕“聚焦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话题,与市民沟通对话。张维在现场透露,北京已经持续三年开展城市体检,去年首次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非常好。这一系列做法有力推动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转型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连续三年完成城市体检
张维介绍,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第一阶段的102项重点任务,成为首都发展的“施工图”。这几年,北京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规划,其中一个重点做法就是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我们在全国是率先开展的,作为超大城市我们连续三年完成了城市体检,在这一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一阶段总规整个实施的评估,建立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工作模式。这个体检评估的工作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做规划决策的有力参考。”张维说。
张维透露,2021年北京进行了首次评估,评估的总体结果非常好,共有93项指标达成或者超过总规目标,102项任务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市民的满意度也是逐年提升。圆满完成总规实施第一阶段任务,有力推动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转型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瘦身健体”还要“健身”
通过几年努力,北京在实现“瘦身健体”的目标上迈出了一大步。城市和人一样,往往是“三高”问题很严重,比如超过资源承载能力就类似过度肥胖。总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减重减负,改变过去以增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减量发展、减量提质,包括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建设用地等,为北京增加很多宜居的生态空间,使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特大型城市。
“瘦身”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还要“健身”。张维表示,城市虽然瘦下来了,但是瘦得很健康,真正做到了“瘦身健体”,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也开始静下来,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充满了活力,“一核两翼”的格局基本上凸现。城市功能从原来城市中心为主的单中心、聚集、摊大饼的模式已经发展为多组团的发展模式,中间有大尺度的绿化隔离地带,使城市更加宜居。
环境、交通、住房逐步改善
“瘦身健体”之后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张维透露,生态环境可以比作城市的“肺功能”,这几年北京的“肺功能”更加强健了,天更蓝了,水不仅清了,还多了。同时,地也更绿了,大片的绿化、城市森林,包括老百姓身边的街头公园越来越多,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绿肺”,也成为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新总规实施了城市的小微口袋公园460处,还有52片的城市森林,应该说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大幅上升。这些绿地让整体的城市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韧性,城市的免疫力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安全。
交通也是根治“城市病”的主要抓手,绿色出行离开轨道交通是不行的,这几年北京持续提升绿色出行的比例,轨道交通功不可没,轨道交通已经突破了1000公里大关,去年年底九条线的贯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又增加了56公里。特别是包括贯通中轴的8号线也是一个城市南北的动脉,能够带动城南地区的发展。11号线连接首钢园,将为冬奥会赛时保障和赛后利用提供支撑。未来,还会有平谷线等一系列轨道交通建成通车,为沿途市民带来出行便利。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做好住房供应工作的总要求。从新总规实施以来,北京不断加大住房供应的力度,从地开始,我们每年供应住宅用地一千公顷以上,供应力度能够保证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从去年情况看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完成了1066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333公顷,可提供约6万套商品住房;租赁住宅用地307公顷,可提供约15万套租赁住房,相较往年大幅提高。租赁住宅主要是解决新市民、科技人才,以及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人员的住房需求,力争让所有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实现“住有所居”。
同时,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去年集中供的住宅用地是聚焦轨道交通的站点周边,包括产业园区周边交通方便的地方提供公租房,改善大家的居住和通行条件。(文/本报记者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