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正式通车,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改善中大深圳校区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实现光明科学城片区的客货分离。
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位于光明区,起于光侨路西侧,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范围,向东经羌下村至深圳与东莞交界处,道路全长3.56公里,其中地下道路长2.645公里。地下道路采用干线性城市主干道标准,5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地面道路采用生活性主干道标准,4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宽70米。
在景观设计方面,项目下穿隧道出入口U型槽顶棚以“翻开的书本”为理念,透光条形天窗从大到小渐变,可满足从亮至暗的光照需求,在太阳照射下地面呈现条形投影仿佛书本上一行行的文字,实现了项目景观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风格协调、统一。
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项目经理付金介绍说,数字化技术应用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大亮点。例如,项目充分利用“BIM+”、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管理驾驶舱,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现场数据的采集及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实现信息之间的串联互通,形成项目统一的工地管理数据集成中心,为项目管理、安全、质量风险防范、生产指挥等提供数据支撑,为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展示。
项目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地铁6号线支线建设进行同步、平行、交叉施工,基坑全长近2.65公里,宽28.9米,为公路与地铁长距离并行施工的明挖隧道,开挖深度最深达到22.4米,施工难度较大。为此,项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基坑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内容覆盖地表沉降、钢筋应力、支撑轴力、桩体水平位移、水位监测等,并可将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发送至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了项目24小时、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连续实时监测,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记者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