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国之大事、全球盛事。举办冬奥会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科技冬奥”是本届冬奥会的主要特色,“科技冬奥”不仅仅在于借助奥运平台展示某一个或几个新技术,或者仅仅为奥运举办作出贡献,而是要充分利用冬奥契机,落实办奥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产业发展、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类社会“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筹办伊始,中国科技部就会同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市成立了科技冬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助力冬奥筹办工作。科技成果在提升北京冬奥会办赛水平的同时,还将被更多地应用于推动社会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在5G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北京冬奥不仅给世界带来精彩的观赛体验,更重要的是将冬奥新技术融入未来居民生活,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高新技术支持的京张高铁、全程5G和智能驾驶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先进的智能化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支撑的无障碍设施,等等的应用和推广,都极大便利人们的日常通行。冬奥会期间,自动驾驶、自主泊车不再稀奇;“云转播”技术大大减少转播车和相关设备的高昂投入;城市访客通过“冬奥APP”,一键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所有城市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最优交通解决方案以应对大范围交通瘫痪或交通管制的问题。因冬奥会而产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在带动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使北京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的同时,将逐步扩散到我国每个城市,世界每个角落,惠及数字化时代下的每一个人。
二是助力冰雪运动装备研发,带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筹办冬奥以来,冰雪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冰雪产业迅猛发展,冰雪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借助冬奥会契机,中国冰雪运动装备产业依托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冰雪产业专家、技术力量,联合研发冰雪运动装备,打造自主品牌,促进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比如,河北经贸大学联合北京宇航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体育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冬季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器材关键技术”,在雪车、滑雪板、冰球杆、冰鞋及辅具等冰雪运动装备方面实现重要创新。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冰雪产业紧密结合,“智慧冰雪服务”“智能冰雪产品”“冰雪场馆数字化运营”等成为冰雪产业发展新趋势。冰雪产业助力冰雪运动的发展,也必将为人类未来健康生活开启新的篇章。
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各项场馆建筑的低碳节能工作贯穿建设全过程。在场馆的规划、建设和运行阶段,冬奥会相关设计人员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制定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场馆节能改造,创新建筑设计,采用新技术和可重复利用材料进行改造升级,创新性地实现了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双轮驱动,大大减少了新建场馆所产生的碳排放。例如,国家游泳中心通过在游泳池搭建可移动、可转换的场地结构,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并借助全球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保留水上功能的基础上变身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场馆,创新性实现“水冰转换”,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在交通方面,规模化应用清洁能源车辆,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构建冬奥低碳交通体系,特别是氢能源汽车在服务场景多、气候条件差、道路情况多变的冬奥会发挥的示范应用,必将对全世界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建立跨区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实现冬奥场馆100%绿电供应;在生态修复方面,尽可能减少人工建筑和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应用技术创新促进生态修复,为赛事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北京冬奥会的这些低碳理念,将为未来低碳环保设施建设指引方向。
四是北京冬奥会对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冬奥会是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加速器,更是跨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平台。超大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人工智能实时捕捉技术,依靠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全世界人民得以见证一场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奥运会,得以更真实清晰地了解当代中国。“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必将为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来看,“科技冬奥”,将在未来社会生活、冰雪产业、设施建设和人类发展等众多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科技冬奥,打造中国品牌,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世界一起向未来!(杨金田 贾文彤 张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