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意义重大,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难点在哪里,又该如何突破?2月28日,记者为此走访了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郑州市。
源头减量限塑再凸显
《办法》规定,将依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据了解,郑州市2001年产生生活垃圾81万吨,2021年产生生活垃圾271万吨,垃圾量增加了两倍多。
“一个人每天大概产生生活垃圾0.8至1.2千克。如果我们都能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就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河南百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师少辉说。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民的垃圾分类习惯还没有普遍养成,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进行引导。想实现垃圾源头减量,需要广大市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从点滴做起。
加大投入硬件要先行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好。”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管局副局长卢保刚说。
管城回族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前期投入7000多万元,区政府还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补贴,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就无法有力推动。
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特别是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处置方面短板明显。除郑州市外,其他省辖市均不具备厨余垃圾处理能力。
前端设施建设必须要完善。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第一个步骤,前端做不好,影响后面的分类收运,也无法实现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目前,郑
州市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定时定点箱房建设,将生活垃圾分类向纵深推进。
资源利用瓶颈需破解
生活垃圾如何利用?焚烧替代填埋,成为新的趋势。
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6座,仅去年就建成了28座。当前,我省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5.64万吨/日,实际日均焚烧处理垃圾约4.9万吨,焚烧处理占比接近68%。部分垃圾处理企业可以通过焚烧垃圾发电获得收益。
然而,全省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只有27座,处理能力为每天1760吨,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远低于餐厨垃圾的产生量。
郑州市已建成投用9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日均收集处理厨余垃圾约400吨。但是厨余垃圾如果用来加工肥料,并不能达到有机肥的标准。如果加大成本,又很难实现市场化销售。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瓶颈还有待突破。
新闻特写
“分类投放不麻烦!”
“习惯了,分类投放一点也不麻烦!”2月28日,在郑州高新区葛寨文苑小区内,55岁的居民郭书荣正在投放垃圾。去年3月,郑州高新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如今,5个办事处163个小区都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箱房377个,覆盖了20多万户居民。
垃圾分类后,需要送到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管城回族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位于紫辰路和南四环交叉口附近,占地26亩,是郑州市9个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之一。
进入分拣中心车间,只见一垛垛纸板码放得整整齐齐,一辆卡车正把压缩后的泡沫板送出中心。
“泡沫板压缩后,是原来体积的四十分之一。在这里,各种被大家丢弃的废品都成了宝贵的再生资源。”负责分拣中心运行的河南百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师少辉介绍。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管局副局长卢保刚说,居民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经定时定点收运后,由专用收运车辆送往管城回族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管城回族区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00吨,基本满足了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
2021年,郑州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7438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于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卢保刚说。
塑料禁限
减少垃圾
3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依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此规定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要主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自从社区开始垃圾分类投放后,大家投放垃圾就不再把塑料袋一起扔进垃圾桶里了。”2月28日,郑州高新区葛寨文苑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李俊勤说。
去年9月24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六部门就下发通知,决定扩大部分塑料制品禁限管理实施范围:自2022年1月1日起,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提供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含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餐饮堂食服务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全省旅游星级饭店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郑州市一家环保企业负责人说,源头减量是实施垃圾分类的根本,也是解决垃圾污染的最佳途径。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要减少或者在一定范围内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据介绍,我省将大力培育壮大可降解材料产业,支持濮阳、周口等地,重点园区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攻关聚乳酸等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完善可降解材料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鼓励洛阳、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南阳等地,建设一批可降解材料产品补链和扩能项目,加快提升科技产品供给能力。(本报记者高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