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子
在上篇《央行和财政“拔河”: 乱纪元和大低谷!》中,我们了解到目前西方财政和货币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无解的困局。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局∶
【资料图】
货币侧还是在暗地配合财政侧的(毕竟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不过货币侧必须摆出一副紧的样子,发誓一定会控制住通胀,但真正的目的是温水煮青蛙———不能让市场的通胀预期就地失控,但同时在长期又会将实际通胀保持在较高的位置,通过长期负的实际利率,帮助财政不断减轻债务压力。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央行不得不宣布放弃2%的通胀目标(骗我可以,但要注意次数)。
实际上,市场目前已经开始预期,在2024年的美联储货币战略调整会上(Strategic Review),将上调2%的通胀目标,比如说上调至4%。
但不要以为将通胀目标从2%调整到4%这么简单就完事了。一切不会照旧……
二.调高通胀目标的风险
调高通胀目标在表面上看为了重新锚定市场预期,重新适应新的现实——政府的开支不断增加,需要更高的通胀对冲(稀释)债务压力。
这么做表面上看也是好处多多∶
①更高的通胀目标意味着央行不必再为了2%的目标,而进行或让经济进入衰退的紧缩;
②在衰退发生时,央行降息的空间也会变得比以往更大,减少QE的可能性和央行放大水救市对整个经济的扭曲。
但是相比于这些道理上的好处,真实的风险更大。
首先是央行的信用受损,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发誓要控下通胀,结果最后却变成把通胀目标调高。
再就是调高通胀目标也会直接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混乱∶实体经济中的很多"合约"是根据长期通胀预期和目标而签订的:
①说西方公务员的工资涨幅,很多被限制在2%左右;
②房租的涨幅上限的立法、成百上千上亿租赁条约和投资合约中对年通胀2%的假设条件等,都是跟通胀目标挂钩的。
央行一变,整个经济就要跟着大调整——最要命的是,跟着调整的经济主体不知道这次调整会是一次性的,还是过两年还会变……
当然,以上只是风险,并不是说真的一定会实现,预测未来是极其困难。但是在经济方面人们犯下的最严重错误,往往是因为假设现行安排会一直永续;历史告诉我们,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唯一永续的是变化。
三.行将崩溃的现行安排
在上篇《央行和财政“拔河”斗争的前方 是乱纪元和大低谷!》中我们了解到西方财政没有回头路,只能一路向前扩张,回头进行“诚实”财政整固的选项已经彻底关闭;但即便央行暗中配合财政进行债务稀释,目前的安排仍然没有可持续性。
最大的短板就是养老金。21世纪,从目前来看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老龄化∶如果政府无法有效控制老龄化带来的开支增长,最终将走向破产。
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已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5%,上升至如今的25%,按目前趋势预计在本世纪这一比例将高达40%。
当然,这只是全球人口的平均数,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更为严峻∶不用等到本世纪末,日本现在5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就已经超过40%,65岁以上人口更是已经高达30%。
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造成人口锐减,日本的今天就是其他国家的明天。据美国预算办公室测算,到203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预算中的一半,都要花在65 岁以上老人身上。按照目前的人口趋势,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也将高达超过4亿人。
有人说,直接控制政府对老年人的开支预算不就得了。
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简单的小学算术就可以知道为什么∶
如果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近50%,剩下可能还有20%的未成年人没有投票权,结果就是接近2∶1的投票比例否决减少老人福利,这种法案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永远不可能通过!(除非出现超大型危机,迫使西方政府从民主转向集权)
实际上,即便在现在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任何有体量的国家成功地降低过养老开支。
在新书《Making Social Spending Work》中,作者对36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自1990年以来,只有五个国家成功控制住了养老金支出占GDP比例的飙升,它们分别是∶智利、拉脱维亚、新西兰、荷兰和秘鲁。
其他国家尽管大都采取了推迟退休年龄的举措,但是推迟的时间远远比不上退休后多活的时间的增长,所以效果差强人意。
这放在以前,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问题∶
随着政府养老开支的增加,政府的借贷成本由于利率的不断下行,也在步步走低,结果就是尽管政府开支不断增加,但是债务的可负担度不增反降,以至于在发生新冠冲击时,政府仍然保有巨量的财政宽松空间可以使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利率方向的逆转,让之前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巨大的问题。(尽管目前由于高通胀仍然是负利率,有利于存量债务的稀释;但是更高的市场利率限制了政府举新债的能力,特别是在央行拒绝进行配合买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所以,最先出事的是英国养老金。英国养老金表面的问题是使用衍生品,但实际上英国养老金根本不关心,因为英国政府对英国养老金有隐性担保——养老金如果出现不足和亏空,英国政府需要进场补足。
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境∶
市场真正担心的是,养老金出现亏空后触发政府担保,然后政府发现举债困难——由于没有了央行的配合,政府必须以非常高的利率从市场上筹集资金,但是这么高的利率又会让整个英国的债务看起来根本没有可持续性;市场继而要求更高利率来弥补这方面风险,继而造成养老金更加困难,亏空越来越大……触发政府担保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所以,英国央行真的是被逼得没有办法,要临时QE打破这一循环恶化的僵局。
图∶没有英国央行临时QE,这根线要涨到天上去
但是这只能是短期救急。中期来看(时间上都不用等长期了,因为市场,即人的预期是向前看的),由于人口趋势在不发生大型人口交难的情况下不可逆,也注定了现行制度安排的行将崩溃。
更多内容分析请关注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