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黄益平:当前的两个金融难题和一点建议
2022-10-24 21:43:42    腾讯网

题记:2022年10月13日,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8期在承泽园和线上同步举行,主题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与方向暨《如何读懂中国金融》新书悦读会。本期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特邀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央行研究局前局长、华夏银行前行长张健华,北大国发院副研究员王勋做专题分享。本文根据黄益平教授的发言整理。


(资料图片)

特别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将《读懂中国金融》这本书出版。我国目前这套金融体系在过去效果不错,但如今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减弱;二是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在上升。

务实的改革策略下一步该怎么走?我认为首先是解决上面这两个问题。

从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角度看,金融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需要创新,甚至需要金融开放。与此同时,系统性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现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过去我们用快速经济增长来消化问题,用政府兜底来支持投资者的信心,这套办法将来可能很难持续。

当前的金融监管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发展趋势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对于上述问题,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以及此后可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应该都会进行大的布局,值得期待。

在我看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逐步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避免把一些权宜之计变成长期政策。然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政府做了很多事,相关数据也显示这两年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增长非常快。然而通过我们的量化分析研究,对提高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真正起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行政性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达标,年底就会被监管问责,因此这几年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增长快。这一举措短期看效果不错,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会产生何种后果,这一点需要认真考虑。金融机构需要做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只有符合其商业利益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业务才能长期持续。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相应的解决办法也有很多。比如,可以更多地使用一些新型金融工具,包括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金融机构做风控。在利率问题上,金融机构能否更加灵活?倘若我们直接地、持续地压低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短期看对中小微企业是好事,长期来看则不见得是好事。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只有通过市场化的风险定价,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融资成本,金融机构才有利可图,才能长期持续。为了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政府的确想了很多办法,但若想长期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厘清金融逻辑。

第二个例子,在控制管理金融风险时,最近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中央把维持金融稳定的责任压实到地方”。这一举措作为短期手段可能有效,但如果长期把责任都压在地方政府身上,难免也有局限。假设将来地方政府需要为其辖区范围内所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责任,地方政府会有何种新作为?如果地方政府不具备相应的监管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化解风险,又会如何解决问题?

综合来看,政府想办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到第二个百年目标,构建金融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深远和宏观的问题,不能只顾眼前。

我的建议就是我们要认真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稳健地支持我们的经济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金融体系正在迎来大变局,这是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很多令人振奋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

整理:文展春 | 编辑:王贤青 白尧

关键词: 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大国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