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最新:刘元春:中国经济表现好于西方投资机构预期,很正常
2022-11-01 18:54:17    腾讯网

【文/观察者网 王慧、刘骞、张菁娟 编辑/冯雪】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


(资料图)

这份“成绩单”近期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超预期”成为关键词。

路透社称,此前多位国际经济专家曾预测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3.4%。法新社称,分析人士此前对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给出的预测增长值仅为2.5%。“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恢复增长速度令人有些意外”,彭博社引述经济学家的话称,这一结果主要应归功于制造业的企稳回升。

显然,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给了这些预测一个漂亮的回应,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总体表现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第三季度3.9%的增速为何超出西方经济学家的预期?

距离2022年结束仅剩最后两个多月,在内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四季度和2022年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又会如何?当下的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进行全面解读。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这一表现高于市场预期,特别是超越国外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预期。您对第三季度3.9%和前三季度3.0%的经济增速有何解读?

刘元春:当前中国经济表现得比海外机构投资者预期好,是很正常的。

近几年,一些海外投资机构始终在看空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太了解中国进行经济复苏的一些政策和相应的运行逻辑。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仍了解不足,大多从一种全球的逻辑、疫情的逻辑来看待中国经济,因此会出现这种低估。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房地产变异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冲击下,出现回落在预料之中。但值得关注的是,整个三季度的复苏进程,不同市场主体的预期差别很大。这是因为很多因素,尤其是疫情因素还是不可预测的。

我觉得,目前来看,在上海(疫情)保卫战之后,中国经济能快速回到弱复苏的轨道上来非常重要。

2022年10月30日,上海愚园路1088弄 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就全球各大经济体来看,您认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如何?

刘元春: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表现在大国经济体当中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整个欧美出现严重滞胀、宏观经济政策处于全面快速逆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得非常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时,中国的出口增速还保持着相对强劲的态势,这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67.1%,表现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另外,高技术产品出口和投资也大幅度上扬。

第二,我国工业部门的复苏好于预期。前三季度,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达到1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开工率也已经超过了常态化的水平。【注: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6.3%】

由于受到疫情冲击,目前服务业和房地产表现相对低迷。

这些因素都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CPI上涨2.6%的原因。这一数据组合在大国经济体中是非常好的,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有一些很深层次的原因。

观察者网: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增长3%,增速比8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1.7%,8月份为增长8.4%;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低于上月3.1个百分点。您怎么看9月份消费数据放缓?如何才能有效提振整体消费?

刘元春:9月份消费数据放缓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旅游、餐饮及娱乐等行业因此都受到影响,消费出现一些波动也很正常。

第二个因素是房地产的深度回落。这导致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比如家具、装潢材料等都出现大幅下跌。【注:9月家具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8.1%。】

2022年9月6日,市民在太原一家房地产售楼部挑选商品房户型 图源:视觉中国

更重要的是,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弱复苏,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名义增长速度。这说明整个国民分配对于居民收入的支撑在弱化,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居民收入的份额降低导致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又导致增长下降,增长下降又导致居民收入的降低。这个问题是需要关注的。

因此,要有效提振消费,首先要确保防疫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其次是房地产的止跌企稳;第三,要通过一些再分配手段强化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使之超过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可以根据目前的价格形势,对低收入阶层、对特种商品进行一些补贴;可以考虑将投资端的一些基金向消费端进行转换;也可以考虑发一些消费券,我们原来发的消费券,量还是太少。

观察者网: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实现连续5个月回升;而房地产投资还在持续下滑,同比下降8.0%。您认为,接下来中国的投资结构如何才能有效改善?

刘元春:首先,目前我们的制造业投资已经常态化,(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已经达到了11%,这一投资水平高于2015年至2019年这5年间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基建。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规模很大。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再过度扩张基建类投资,毕竟这类投资周期长、收益慢、收益率低,短期内很难回收现金流。如果过度扩大,可能会造成未来的债务压力。

目前很重要的短板实际上是第三产业。第三轻产业的投资增速低迷(前三季度3.9%),而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50%。【注: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1412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55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3214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7870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约占总投资的66%。】

第三产业投资低迷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低迷,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导致很多服务业经营困难。

所以,目前要改善我们的投资结构,最重要的是要推动房地产市场触底回升,从而改善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投资的预期;第二,可能还是要在疫情上采取一些科学的举措;第三,要提振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

我们会看到,中国的投资实际上出现了强烈的分化,但这不像一些人所说的,存在“资本躺平、投资严重缺乏”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0.2%,已经很高了。这一领域之所以投资表现好,是因为大家看得见收益,看得见国家的支持。

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循环,利用国内大市场的循环加速来提振投资信心。目前很多行业投资(信心)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足)。第二是对营商环境、对未来一些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二十大召开之后,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第三点是资金的获得性,民营企业目前在资金获得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果在这几个方面能够有所作为,那么投资分化的状况就会有所缓解,投资稳步回升的态势也能得到加强。

2022年10月24日,福州一处在建楼盘 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如前所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处于一定的下行态势,今年1月至9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0%。在低基数和政策推动下,9月份房地产相关数据多数出现好转,您认为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稳住并推动房地产投资?

刘元春:第一,要解决房地产头部企业在经营模式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困难和债务问题。要在短期内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恢复这些头部企业相对充裕的流动性。

第二,在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建设上要有一些破题,特别是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上,政府轨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一些特殊资金的筹措或者特殊机制的供应,来加大房地产的政府轨投资。市场端这一轮的低迷状态会比传统上长一些,所以如果过度地启用一些方法,比如说各种贷款利率快速下行或者利用各种补贴政策无偏差地鼓励人们购房,反而可能会使房地产再次回到过去治乱循环的困局当中。

观察者网:房地产业在提振整体经济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元春: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房地产业肯定都是支柱行业。居住功能和资产功能是房地产的重要属性,因此“房住不炒”只是说一定要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不等于房地产资产功能消失。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很高,当下的支柱产业地位依然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在战略上,国家必须要重视房地产行业和其发展模式的调控。

观察者网: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7%,在8月出口数据大幅回落后继续下探。出口增速连续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刘元春:全球经济低迷导致GDP增长速度和贸易增长速度出现了一个急剧下探的过程,这肯定会导致全球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出现疲软态势,这是一个最共性的原因。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中国出口的放缓速度比世界贸易的下降速度要慢得多。

最近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了一轮贬值,贬值幅度达到了8%左右。一般本国货币贬值后,由于标价的变化、汇率的变化,短期内会导致出口总额的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J曲线效应”:先恶化,然后才会改善。所以,以美元计价,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5.7%,下探幅度较大,但是以人民币计价,依然在接近11%的水平。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出口的回落,大家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这不意味着中国的产业出现了转移,也不是中国的竞争力下降了;相反,中国出口下降的速度远低于世界的出口下降速度,反而显示出了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2022年9月11日,上海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一派繁忙 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我国出口是否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如何才能增强出口的稳定性?

刘元春:接下来,我国的出口压力肯定还是很大的。我们要看到,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贸易下滑对出口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滞涨和全球分工链的重构给中国带来的契机。

在全球滞涨的状态里,欧美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暴涨,会给中国高质量、价廉物美的制成品带来很好的新机会。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提升过程中所构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因此,我们在内部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消化,加强我们外贸企业的升级,加强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匹配性。同时,对全球价格上涨所对应的一些部门的生产,应该给予相应的规划。

观察者网:2022年还剩最后两个月,在内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您对四季度和2022年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有何预测和判断?

刘元春:四季度会持续目前弱复苏的态势,但离常态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很重要的原因是二十大召开的政治红利。同时,5月23日出台的一揽子稳经济的计划,在8月、9月、10月又陆续进行了一些加码,这存在很重要的惯性。

但是,四季度一定要注意政策的前景和对关键问题的梳理,最关键的是我们得对明年全年经济进行总体布局。

观察者网:当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元春:关于机遇,第一,在全球滞涨的过程中,中国制造将是平移世界通货膨胀的一个核心因素,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市场环境。第二,在全球能源危机中,中国新能源的布局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要抓住这一转型升级的契机。第三,技术创新所获得的动力已经在持续,从稳增长的过程中看,我们需要坚持过去的创新驱动战略,对增长速度有容忍度,而不是过度短期化。

就压力而言,首先是房地产的深度探底。其次,经济持续放缓所带来的就业问题会有一个累积效应。第三是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第四,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所带来压力,可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系统性冲击。

关键词: 同比增长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