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出口增幅持续第三个月回落,人民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6%,美元出口首月转降0.7%,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2、欧美加息控制通胀需求受抑,出口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相关资料图)
3、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并未增加我们的出口订单;
4、出口增速下行至少将持续到2023年7月以后;
5、应对外需下行,应尽快激活内需。
一、出口增幅持续第三个月回落,人民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6%,美元出口首月转降0.7%,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11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2年10月份的商品进出口最新数据。该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55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9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比上个月大幅度回落3.6个百分点;进口1.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上个月扩大2.1个百分点。构成GDP的贸易顺差(净出口)为5868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个月大幅度收窄2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贸易顺差最小增幅。
因为自3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按美元计算,10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5115.9亿美元,同比下降0.4%,环比大幅下降8.8%;其中,出口2983.7亿美元,同比下降0.3%,为2020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增速较上月放缓6.0个百分点,环比大幅下降7.6%;进口2132.2亿美元,同比下降0.7%,为2020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增速较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环比大幅下降10.4%;商品贸易顺差851.5亿美元,同比略增0.7%,环比微增0.5%。
二、欧美加息控制通胀需求受抑,出口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由于国内消费受收入分配机制和疫情对消费场景影响的双重压制,今年以来一直表现疲软,受出口两位数以上速度的增长,国内企业才能维持商品生产的正增长。虽然欧美为抑制高通胀,自3月份以来相继多次加息,对消费的压制作用逐渐显现,但国内企业对出口增速的预期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10月份,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为48.1,比上个月大幅度减少了1.7个百分点;但出口订单指数比上个月增加了0.6个百分点,回升到了47.6。而海关10月份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幅度从9月份的10.6%回落了3.6个百分点到7%,环比9月份则下降了5.6%。
3个月的时间,出口增速从6-7月份的20%以上大幅度下降到7%,并且大概率还将继续下滑,这个下滑速度对生产端的冲击一定是比较大的。有的分析师认为出口增速下滑,除了外需持续走弱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外,还可能和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制约物流通畅、降低港口效率有关。但我认为这夸大了疫情对出口的影响。这其中外需放缓甚至收缩,应是我们出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10月份主要出口基地受疫情的影响都不大。
截止10月份,全球已有超60个经济体开启加息周期,货币政策收紧较大程度抑制了海外需求。10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较9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也是2020年7月份以来首次跌至收缩区间,这一方面向我们发出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信号,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海外需求收缩是我们出口增速大幅度放缓的主要原因。
三、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并未增加我们的出口订单
一直以来,不少人包括专业的财经人士,都片面以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们的出口。6月10日第一财经这篇文章中,引用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的观点肯定地说,“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这种观点的依据是人民币汇率下降,将导致我们的出口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增加价格竞争力。
对此我持有不同的观点。我早在1月7日的《人民币与美元反周期操作导致汇率下跌,将产生哪些后果?》一文中就跟大家交流过我的判断:“六是美元加息往往意味着海外市场的收缩、海外需求的下降。我们的出口需求将因此降低,2021年增长20%以上的强劲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延续。”
我的观点并非否认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帮助。但我们要综合研判贬值的具体情况。如果是人民币独家出于增加出口的意愿而贬值,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就是合乎逻辑的。如果是海外主要经济体加息造成的人民币被动贬值,这样的贬值一方面会造成海外需求收缩,另一方面会导致弱势货币共同贬值,这种情形下就不应该妄言“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了。
从利率与出口的实际数据来看,也显示出近期人民币贬值对出口没什么帮助。10月31日,人民币美元汇率从8月底的6.8887贬值到7.3015,贬值了5.7%。但出口反而从8月份的21241亿元、9月份的21911亿元,下降到10月份的20691亿元,下降了2.6%。这意味着在海外加息所导致的人民币贬值阶段,我们的出口订单难以随人民币贬值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因海外加息导致的需求收缩而下降。
从历史经验看,在人民币汇率贬值期间,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也是大概率下降的。在2015至2016年,人民币美元汇率分别下跌4.4%和6.5%,这两年的出口金额也分别下降了1.9%和2%。2020-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6.7%和2.7%,但当期我国出口增速不降反升,分别增长了4%和21.2%。这两年人民币升值出口反而增长,是因为欧美2020年开启的疫期降息货币扩张所导致的人民币大幅升值和海外需求大幅增加。
四、出口增速下行至少将持续到2023年7月以后
从海外需求、出口基数、出口价格三个因素研判,我们的出口增速下行,至少将持续到2023年7月份以后。
首先,这一轮积极加息的欧美澳加等西方国家,是我国出口市场的大头,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左右。再加上我们通过香港转口的出口,以及东盟从我们这进口零配件加工后也主要是向欧美出口这两部分,欧美在我们的商品直接和间接出口市场中至少要占到55%以上。
从美欧市场看,加息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已经在6-7月份开始显现。我们对美国的出口,从7月份开始逐月下降,10月份累计比6月份的人民币出口金额下降了12.8%;对欧盟的出口,从8月份开始逐月下降,10月份累计比7月份的人民币出口金额下降了14.8%。
虽然市场预期欧美将于2023年一季度停止加息,但加息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具有3-6个月的延后性,欧美的需求订单将持续收缩到2023年3季度。这是影响我们出口增速放缓或者萎缩的主要原因。
未来2-3个季度,我们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将继续下行的次要原因是,在2021年10月-2022年7月,高达12-23%的出口同比增速,高基数效应也会对本期出口增速形成较强的抑制。
此外,源于俄乌战争的这一轮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已经进入尾声,再叠加全球需求放缓,今后2-3个季度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将稳中有降,支撑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季度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出口金额的支撑因素将不复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增速持续下行。
海外总需求进一步收缩,不仅影响我们的出口增速放缓,对其他国家出口也有同向的副作用。9 月,美国出口2580亿美元,比8 月出口少28亿美元;9月德国出口额环比下降0.5%至1345亿欧元;10月,韩国出口同比下跌5.7%,两年来首次转为负值。
五、应对外需下行,应尽快激活内需
总体上,海外经济下行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体现,短期内出口难以出现趋势性改善。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稳增长将更加需要倚重内需发力。
但从内需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我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2%,打断了连续两个月的回升势头。
1-9月份,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3%,但比现价GDP 5.7%的增速低了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4.6%,分别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现价增速低0.7和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不到GDP现价增速的一半,比GDP现价增速低3.2个百分点。
由此来看,面对今后至少2-3个季度的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大、海外需求下行、全球供应链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如果不尽快调整我们的分配制度,激活内需,生产端将面临着严重的需求不足、产能闲置的问题,这将给宏观经济带来严重的挑战,也将给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带来严重的压力。
虽然官方已就内需释放出积极信号,正在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们宣布将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扩大优质产品进口。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毫无疑问,刺激消费的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是能够保障居民持续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方法。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是及时调整集中财力搞投资的分配制度,以达到降低投资率扩大消费率的效果。
第二、要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这与促进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回升至关重要。近几年民营企业生存困难,在制度政策上、融资上、舆论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都存在事实上的玻璃门。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微企业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大众消费回升。
第三、建立更加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敢于释放消费欲望。除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之外,还要改善社会福利,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基础保障,提供更为稳定的社会保障,让居民有稳定感和安全感,让居民敢于消费。
第四、坚持住房不炒,降低社会对买房致富的预期,将被房地产吞噬的消费释放出来。
第五、在第四季度,针对全国各地多点频发的疫情,应该补上直接给老百姓发放疫情补贴、刺激消费这一课。理由和效果请阅读本人4月27日发表的《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真的会被存起来或者引发通胀吗?》一文。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