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还能救经济吗?
2022-11-11 22:59:37    腾讯网

邀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大基建,还能救经济吗?


(相关资料图)

你可能不知道,多年前的日本,也曾被称为“基建狂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共修建了超过2800座水坝,年平均投入达到2000亿日元。单是1995年到2007年的基础建设预算就高达650兆日元,是同期美国的3~5倍。

每当日本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日本政府都会把目光投向“大基建”。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一度达到12.8%。也的确把坠入深渊的日本经济拉了一把。

大基建虽然是一剂猛药,能让经济数据立马增长,但猛药是要花大价钱的。我们看下图,是日本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趋势图(如图)。目前,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256%,处在全球最高的行列里。

日本的大型水坝蓄满了用不到的水和电,连接岛屿的大桥无人走过。还有大面积的没有乘客的铁路、没有集装箱的码头、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

这些,都是日本过度基建的后果。而过度基建带来的负债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日本的民众税收上。日本财务省2022年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对国债、借款、政府短期证券进行合计计算的“国家债务”达到1255.1932万亿日元(约合9.4万亿美元)。比3月底增加13.9万亿日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按人口进行简单计算,人均负债首次超过1000万日元。

所以,传统基建投资虽然短期会直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缺点却是难以长效。倘若投资出去的钱无法创造收益,那政府债务不断上升,社会成本就会不断增加,最终这些都会再反噬经济。

而我国则是更加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

十年来,我国铁路、公路增加110万公里,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截止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总里程已突破600万公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联想到日本单一基建的反面案例,有人会为以后可能的债务大山而担忧。

幸而,中国选择了“新基建”。

新基建包括5G、特高压、高铁与城轨、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比如投资新能源发电设备之后,风能、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些电就可以供应千万家居民用电,居民购电成本不仅变低,而且还能让整个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测算,我国海上风电的内部回报率可以达到13%以上(如图海上风电);而陆上风电,由于地理的不同,部分项目的内部回报率甚至能达到16%~19%左右(如图陆上风电)。

从数据明显看出,风电作为新基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而且,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对于能源转型、环境保护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作用,让世界多数主要国家大力投入风电建设。根据GWEC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风电装机总量837GW,风电新增装机量93.6GW,预计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11.2GW。可见风电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在世界各国的风电装机量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一,装机总量达338.31GW,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40.40%;美国风电装机总量为134.40GW,占比为16.05%。不到中国的一半。其他国家的占比则更小,不难看出,中国的风电事业发展已经领先世界。

而在全球风电企业的角逐中,维斯塔斯、金风科技、西门子歌美飒三家企业的装机量排名世界前三,装机容量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6%。

其中位列第二的金风科技,正是我们中国的风电企业,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金风科技累计实现全球装机就达到8,941.31万千瓦,累计全球装机数量达到45,665台。今年上半年,也是实现了全球新增装机329.73万千瓦。

据公开数据,金风科技已经连续七年稳居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前三名,这是我们国家的企业在新基建领域不断突破和前进的案例之一。

那么,究竟是哪些客户在为金风科技的风机买单呢——国电投、三峡集团、龙源电力、中广核等等,都是清一色的央企、国企。

我们都知道,“国家队”的投资领域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一资本的流向反映了市场的动向,也反映了政策的方向。中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目标。

年中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能源,要达成3060双碳目标。新能源基建不止给我们自己带来好处,还会惠及全球。符合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条路,是国家战略,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大基建还能救经济吗?

只要基建一直“新”下去,就能。

关键词: 日本_财经 金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