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大批出口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准备装船。图/IC photo
时隔多年,烟台经济发展增速重回山东第一。
【资料图】
前三季度,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0.08亿元,同比增长5%,居山东省第一位;增长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2。前三季度,烟台市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7%,居山东省地级市首位。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烟台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成员。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中日韩合作、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烟台的脱颖而出意义重大。
RCEP红利下的新突破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前三季度,烟台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416.5亿元人民币,依然实现了同比增长8.7%,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052.5亿元,增长10.3%;进口1364亿元,增长6.3%。一般贸易进出口1761.7亿元,增长27.3%;加工贸易进出口904.7亿元,下降13.6%。
在具体的进出口产品方面,前三季度,烟台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49.8亿元,增长46.4%;出口鲜、干水果及坚果41.1亿元,增长72.5%。进口产品主要是,集成电路进口149.5亿元,增长12.9%;原油进口85亿元,增长2倍;大豆进口51.5亿元,增长108.9%。
前三季度,烟台港已经提前85天完成中非班轮年度150万吨发运目标,预计全年发运量可突破180万吨,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国际运力一度紧张,烟台港整合航线资源,今年新开通了两条直达非洲的航线。
根据媒体报道,最近,一批机械设备、工程车辆从烟台港出发,驶往坦桑尼亚。这样的中非班轮已经辐射非洲几内亚、科特迪瓦等10个国家的18个港口。据了解,目前,中非班轮基本可以实现重去重回,形成月均8艘次的密集航班规模。
今年是RCEP生效的第一年,烟台抢抓RCEP机遇,制定出台抢抓RCEP机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等政策文件。仅1-8月,烟台的外贸百强企业增长面就超过60%,正向拉动烟台进出口10个百分点以上。
东盟是山东最大的贸易伙伴,日韩是山东企业深耕的国际市场,而山东也是日韩企业投资中国的主要地区。烟台地处山东东部地区,直接面向日韩,前三季度,美国、东盟、韩国位列烟台市贸易伙伴的前三位,美国为烟台的最大出口市场,东盟为烟台最大进口来源地。
重化等产业优势持续
对于烟台这样的制造业大市而言,经济数据的良好表现自然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向好向上。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9、5.5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增速山东省第一,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向上势头明显。
烟台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备,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上市企业58家、市值居山东省首位。前三季度,烟台市规上工业37个工业大类有21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制造业增长6.3%。
前三季度,烟台市的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74.1%,这一数据的井喷与烟台市采矿业的全面复工有关。今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烟台的矿山产能持续恢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招金矿业、山东黄金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产值均实现翻番增长。
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是烟台的第一大产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强力输出。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万华集团受MDI(聚氨酯材料)价格上调带动,产值同比增长12.1%。
上半年,化工制造业一个行业就贡献烟台全市50%以上的工业利润,成为烟台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黄渤海南岸万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在烟台的化工产业基地版图里,有“东极”烟台万华工业园、“西极”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和“中极”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
另外,烟台的汽车制造业同样表现不俗。烟台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213家)。前三季度,烟台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通用东岳累计生产整车19.5万辆、增长18%,产值增长25.3%。一个以东岳为龙头的千亿元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形成。
▲2022年10月29日,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平山河湿地公园层林尽染的秋日景致。图/IC photo
新产业领跑新的赛道
除了传统的优势产业,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烟台市在培育新型产业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且成果丰硕,增强了烟台经济的抗压能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8%、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预计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
所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代表着产业变革、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重点,更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烟台“四新”经济占比加快提升,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当前,烟台正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做强16条重点产业链,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6 年,烟台计划培育千亿级企业两家以上、百亿级企业15家以上,九大产业营收突破1.3万亿元。
同时,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进,持续构建产业链发展新优势。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链在烟台率先崛起。“烟台制造”助力航天、高铁、核电、深潜等“大国重器”问天探海。烟台市“四新”经济占比已达3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2.4%。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今年以来,烟台先后出台促进首季“开门红”若干措施、“纾困解难稳中求进30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等惠企利民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精准供给,共为3416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7098.7万元,为企业退税、减税、缓税、降费约160亿元。
营商环境的改善助力了企业的成长。目前,烟台市新增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累计7家,瞪羚企业61家、累计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4家、累计59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8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7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42家,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未来,烟台不只有张裕葡萄酒和鲁花花生油等知名产品,还将有更多代表着“四新”经济的新名片出现。
特约撰稿人/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柯锐
校对/吴兴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