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十大经济学家的“后疫情时代经济观察报告”
2022-12-22 12:17:27    腾讯网

三年前,新冠疫情改变了原本就面临增长失衡的全球经济走势。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如何重回增长轨道?人民币对美元会如何变化?2023年“稳经济”的目标之下,如何充分挖掘、释放三驾马车的动能,拉动经济增长?当房地产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地产行业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资本市场投资性价比是否已然显现?2023年的经济预期又如何?

2022年行至岁末,10位来自中外资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被评选为“第一财经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12月21日,在“2022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金融峰会”上,十位首席从各角度讲述“后疫情时代经济观察报告”。

2022第一财经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彭文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

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孙明春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  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丁爽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

邢自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或进入升值轨道

2022年,美元指数不断刷新20年来新高,中美利差收敛甚至倒挂,前10个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调整达到10%,然而11月初,人民币汇率创年内新低后再次出现反拉,利好因素开始在边际上显现。

管涛表示,当下美国的通胀超预期回落,美股涨而美元跌,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目前汇率波动没有影响金融稳定,也没有影响物价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是国内货币政策的束缚。管涛进一步表示:“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经济复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就可能重现资本回流,人民币会重新走强。”

汪涛表示,人民币最近相对突然走弱的美元出现了升值,反映了中国防疫政策和房地产政策调整之后市场信心的好转。明年初由于美联储预计继续加息,美元可能还有再次走强的机会,人民币也可能面临重新贬值的压力。“中国经济明显复苏,下半年尤其显著。美国则可能进入衰退,美联储明年下半年预计开始降息,人民币兑美元因此会大概率重回升值的轨道。”

丁爽认为,考虑到中美的货币政策分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反弹或出现在2023年二季度以后,未来几个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会处在7和7.2的区间内,下半年中国经济反弹之后,人民币汇率则有可能回归到7以下。

充分释放经济动能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基础上,李迅雷认为衰退风险正越来越明显。 “三驾马车中,消费这驾马车有望启动。”李迅雷表示,2023年扩内需的重心会落在扩消费,手段包括增加养老金支出、发放居民消费券等。

根据过往地方政府发行消费券对消费拉动的经验数据,一般乘数在3~4倍左右,即100元的消费券花费,可以带来300~400元的消费额。李迅雷认为,在此基础上,2023年中国的GDP增速有望在4.5%到5%之间。

陆挺特别提到,明年一季度乃至二季度初期,多重原因都可能使内需依旧会受到疫情的冲击,比如,感染人数的增加;个人薪资分布不均匀,失业率上升,家庭的储蓄下行等。出口方面,2022年或保持在6%至7%左右水平,但考虑到我国出口基数较高的基础上,2023年出口增速大概率出现下滑。

“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新的特征。”明明表示,随着稳定房地产行业的“第三支箭”政策落地,允许房企股权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重组上市,恢复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并限制募集资金用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等,都在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汪涛预计,在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之下,房地产活动在未来两三个月会见底企稳,新开工和销售从2022年3、4月开始环比反弹,2023年全年的房地产新开工和销售可能依旧较2022年稍弱,但房地产销售的环比增长或将达到15%以上。

蓝筹龙头性价比凸显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A股、H股、以及中概股也都出现了大幅调整,投资者开始担忧进入低成长阶段后的企业盈利是否足以支撑股价。但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国内外环境多变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依旧保有较高的性价比。

李迅雷表示,资本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反映出我们对未来经济的走势以及政策的预期。随着2023年宏观政策面改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望回升,相对低估值的国有企业估值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居民资产在房地产配置比例过高的现象会慢慢的回归常态,一部分资金将回流资本市场。未来资本市场将是低估值国有大蓝筹估值水平有提升和新兴产业高增长创新发展驱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双轮驱动”。

孙明春表示,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4%,堪称奇迹;过去10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达到6.7%,进入中高速成长期;未来中国将从高速成长型市场转向成熟市场,即便是4%~5%的经济增,也意味着每年创造的增量达到4万亿元至5万亿元,仍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中国经济可能将进入低成长阶段,但是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相当大,即便是低成长的速度,整体的增量也不容小觑,不应就此低估企业的盈利机遇和成长机遇。”

来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2023年的中国经济,经济学家们显得较为乐观,且几乎无一例外提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

陆挺对2023年充满信心,认为202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大幅度快于2022年,预计经济增长将在5%左右水平。

彭文生认为,2023年有两个驱动经济复苏的力量,一是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二是财政政策的支持。他表示:“财政政策有很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扶持是复苏的关键力量。在应对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可直达消费端,对受疫情冲击的人群提供直接的补贴,可能是最有效的。”

丁爽也表示,2023年是中国经济从低位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的一年,大概率会出现反弹。如果疫情防控措施有所放松,经济重启会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邢自强预计,2023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生活或将走出疫情恢复常态,消费在下半年显著复苏。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过了结构性的拐点,但是中国每年依然有1000~1100万个新增住房的自住需求,将形成托底的新常态,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留下基础。“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复苏到5%左右的增长,远好于2022年的3%。”

程实表示,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2%左右,2023年年可能会下降到2.7%左右,2022年全球通胀大概是在8%以上,明年可能缓步下行到6%左右,全球正同时面临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双向压力,且2023年全球滞胀格局还将延续。“我们既对挑战充满保有一定审慎,也对更多机遇充满期待。”

关键词: 首席经济学家 新冠疫情 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