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讯:梅西封王!拯救宏观经济 打破宏观困境 我们需要一场胜利!
2023-01-06 13:13:58    腾讯网

当下宏观困境,已超越短期政策层面,直抵核心问题:信心。

目前来看,短期内的货币、财政、产业、消费等等刺激政策,可能无法真正刺激经济增长。

因为这不是经济周期问题,而是长期经济增长趋势问题。


(相关资料图)

全社会从上到下,从外到里,需要一场彻底的信心鼓舞,以扭转掉头向下的经济增长趋势。

类似什么样的信心鼓舞呢?像阿根廷夺得世界杯冠军一样。

我们需要一场胜利,让无数男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无数女人载歌载舞,无数孩子欢呼雀跃;我们需要一场洗礼,提振社会信心,让希望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01

世界杯拯救经济 核心是提振信心!

拯救宏观经济,中国需要一场世界杯。

实证研究显示,世界杯夺冠,的确可以提振本国经济。

1961年至今的数据,世界杯获得冠军的国家,往往能在赛后的两个季度,享有额外的0.2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

也就是说,按照原有规律,经济增速可能是2%,但是由于世界杯夺冠了,经济增速一下子飙升到了2.25%。

类似的逻辑是,举办世界杯也能拉动经济增长。

比如,1994年世界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4%,1998年世界杯推动法国GDP增长3.59%,2002年世界杯推动韩国GDP增长7.73%。

此外,2006年的德国、2010年的南非,举办世界杯当年的GDP增速,都明显高于前一年,并带动第二年GDP稳定增长。

举办世界杯,或者世界杯夺冠,为何能拉动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影响途径有:消费、出口、乘数效应。

1、消费。

世界杯比赛期间,大家对啤酒、零食等消费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世界杯周边产品,球衣、球鞋、纪念品等等,销售也会大幅增加。

注意,这种即时消费、冲动消费的增加,并不会影响后续的消费支出;就像疫情期间,这种消费的缺失,放开后也不会额外增加一样。

所以,这些消费确实会拉动经济额外增长。

2、出口。

因为获胜者享有更大的国际知名度,因此本国的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巴西在赢得2002年韩日世界杯冠军后,对外出口录得了超常的跳涨。

3、投资。

这个逻辑,主要针对世界杯举办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带动一系列经济增长。

比如,今年卡塔尔新建世界杯场馆费用总共花费了65亿美元。剩下全部费用都投入了建设世界杯的配套设备——卢塞尔新城上,其中包括了酒店、医院、地铁、机场、公路等一系列公共设施。

这些都能拉动经济增长。

4、乘数效应。

消费、出口增加,不仅仅是统计数据上的增加,还会引起一系列乘数效应,比如运输、投资等等,进而带来经济扩张。

当然,世界杯夺冠,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提振国民信心。

群体情绪高涨的时候,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什么减产,减产能?这么大喜事,搞个大促销;什么退休、躺平?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大战三百回合。什么“软肋”,“最后一代”?不管了,我要生个足球队,让我的孩子举起大力神杯。

这些对应的都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劳动力增加。它们提升的是潜在经济增速,对应的是经济增长趋势。

因此,这种“动物精神”,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当动物精神低落时,恐惧和悲观情绪会导致信心低落,投资下滑,消费减少,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当动物精神高涨时,希望和乐观会引起高度的信心,投资增加,消费提升,从而刺激经济发展。

无论经济或市场条件是否基本健全,这种情况都会发生。 

“动物精神”貌似没有逻辑,无法量化统计,也无法做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但是它切实存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

承认人类社会“动物精神”的作用,承认“信心”的重要性,是客观认知当下问题的前提。

02

信心,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希望!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当下为什么最缺“信心”呢?

从11月份开始,我们就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之前被严厉监管的互联网、教育培训,以及房地产行业,也都全面放开管制,进行大规模刺激。

在资本市场上,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大幅飙升,似乎整个行业开始回暖。

撇去资本市场浮躁的泡沫,真是的行业是什么样子的呢?企业家态度是最直观的信心体现。

这些企业家,如何看待最近一系列重磅会议政策转向呢?反馈是:沉默、叹息、“算了”。

他们不谈政策、不敢妄议,最近考虑的事,要么润,要么增加海外投资,要么准备退休。反正钱也够花了,就这样吧,不折腾了。

企业家的行为,反映在宏观层面就是,国内投资下滑,对外投资飙升,中国资本大规模出海。

比如,据世邦魏理仕(CBRE)1-9月份数据显示,亚洲国家的原始资本占近岸需求的40%,其中来墨投资中中国投资者占据首位。

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12月18日,人民网发表文章,标题就是“关键是提振信心”。

文章里面原话:“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另一块关键内容是,民营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民营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党的政策和自身努力发展起来的。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早在河北正定,“人才九条”广纳贤良。到了福建,晋江经验影响深远。再到浙江,支持民营企业茁壮成长。2018年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专门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没错,这些都是事实。关键是,这些能不能提振信心?

企业家首先是一个人,他们不是没有情感的机器。

当他们经历各种“人祸”导致的停产、停电等等,导致自己破产之后,灵魂受到冲击之后,受到影响的不只是经济决策,考虑的不只是销售和成本,更重要的事安全感和希望。

即便政策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他们也很难立马采取行动。刚出ICU,不会立马就去大宝剑。

关于信心,有两个层面:“安全感”和“希望”。

其中“安全感”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企业家最差的选择是“躺平”;失去了这个安全感基础,他们的选择是润。

“希望”是高阶需求,是发展的基础。有了“希望”,企业家才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居民才敢增加消费。

现在的困境是,既要改革,祛除过去的顽疾,又要提供安全感,带给大家希望。

如何把过去金融、地产、民生等内卷严重的领域捋平,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呢?

其实只有一个途径,高举市场化、法制化的旗帜。而不是用权力行政的方式去捋平内卷。

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最后必须认识到一点,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摧毁信心很容易,可以是一个政策、一场运动;但是恢复信心,可能需要一代人。

中国需要一场世界杯,拯救宏观经济,背后深层次逻辑是:宏观经济需要彻底的信心修复。

关键词: 经济增速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