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保险行业盛行的保险产品+养老社区业务将竖起门槛。
(相关资料图)
2023年1月5日,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
“如果新规实施的话,公司现有业务会受到影响。”1月6日,一位合资保险公司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根据《通知》,监管拟对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开展进行规范并设立门槛。除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评级等指标,一个核心的条件是险企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
“跟个人养老金业务一样,设立了50亿红线和系列门槛,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其在养老领域的伸展空间无疑变窄了一些。”一家小型保险公司高管说。
统计数据显示,按《通知》提及的门槛和负面清单,满足这一条件的公司或不足30家公司。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养老领域被看作保险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对接养老社区也成为行业的新打法,大中型保险公司纷纷在这一领域展开尝试和探索。
门槛+负面清单
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以下简称“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是指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向购买相关产品累计缴纳保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投保人,提供入住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的业务。
具体来看,《通知》为养老保险公司开展上述业务设立了门槛:
一是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二是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充足率不低于120%;三是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B类及以上;四是公司治理评估结果C级及以上;五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不低于第3档;六是在其他各类监管评级或监管评估中未触及采取监管措施的情形;七是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立门槛的同时,《通知》还为上述业务划定了负面清单,限定存在四种情况的公司不得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问题;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养老社区服务方、服务受益人等各方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表述不清晰,对服务提供不确定等风险缺乏消费者保护措施;销售过程中不实说明或夸大养老社区服务内容和标准,出现销售误导、未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等行为;以养老社区投资为名,投资开发和销售商业住宅。
银保监会表示,保险公司应当立足主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养老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当量力而行,开展与公司资本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养老社区服务,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应当隔离风险,建立健全与养老社区服务方之间的防火墙。
多家公司已布局
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资金特征匹配。
从目前市场上的经营模式来看,保险机构为主导开发的养老项目多与其养老保险产品销售进行挂钩,促进保单销售的同时带来了后续的健康险、护理险等产品接触客群的机会。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将保险产品和服务结合,以增强与客户接触频率,提高客户忠诚度。
目前,不少保险公司将其出售的年金险与养老社区入住资格挂钩,购买某款产品到达一定规模后,即可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保费规模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保险公司开始涉猎养老社区最早要从2009年开始,当年11月19日,在政策支持下,保监会下发《关于“泰康—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备案的通知》,批准泰康开办养老社区。2010年,泰康之家成立。在这一时期进行布局的还有合众人寿,但其更多的是在二线城市深耕。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有泰康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平、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大家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合众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君康人寿、仁和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等公司实质性或宣布介入养老社区领域。
在参与方式上主要有三种模式:重资产投入模式,依托集团的资产优势投入资金自建养老社区项目,这种模式对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险企的角色是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为一体,例如泰康、太保、国寿均采取这一模式。
2022年12月12日,泰康成功摘牌佛山市禅城区项目用地,标志其旗下泰康之家·禅园正式落地,至此,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全国布局27城。
太平、合众人寿等公司则是采取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模式,部分养老社区自建,同时与第三方签约合作或者以股权投资养老机构;第三种模式是轻资产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光大永明人寿和大家保险。
大家保险在近两年推出“城心医养”社区,目前在北京、天津等6个城市布局8个城心医养社区。
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曾公开表示,从整个周期角度来看,大家保险把物业、改造、运营一整套复合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要求团队全力以赴去做。通过前期观测,加上初期运营实战不断调整优化,整体来说,险资精细化运营管理养老社区,通常内部收益率(IRR)应该在3.5%左右,也即,长期看可以有3.5%的稳定回报,这在当前整个社会利率下行大背景是可以接受的。
模式不同之外,养老社区的定位也不同,例如泰康、国寿等公司的重资产项目多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其准入门槛也较高,需达到的保费规模在百万元以上;而光大永明人寿、大家保险的养老社区则需几十万的门槛,例如光大永明人寿合作的光大汇晨养老,只需购买30万挂钩年金险等产品即可获得资格。
50亿门槛并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出的七条门槛并不低,净资产50亿元的门槛与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门槛相似(个人养老金业务门槛为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把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拦在门外。而偿付能力指标的要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充足率不低于120%)则略低于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
统计数据显示,按《通知》提及的几个条件,满足要求的保险公司或不足30家,加之负面清单,这意味着已经开始进行相关布局的保险公司业务也会受到影响。《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应于每年3月31日前报送上年度“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经营情况及当年度工作计划;已开展相关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对照通知进行自查,在通知下发3个月内向监管部门报送专项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资产模式的业务,《通知》也做出了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原则,综合考虑保险业务发展和资产配置规划、养老服务市场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投资成本和收益等因素,审慎做出投资决策;充分测算销售产品与养老社区服务兑现可能出现的违约赔偿责任,计提违约风险准备金计入当期成本;同时,鼓励公司通过恢复与处置计划、股东承诺等,明确股东能够对该项业务的长期稳健经营提供必要支持。
对于通过投资建设方式运营养老社区的,《通知》要求,应以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保险公司应当在公司治理、交叉任职、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与专业养老子公司建立有效的隔离机制,防止风险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