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文
这几天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实名举报该县领导强迫企业虚报产值的事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仅2022年前十个月该公司就被迫累计多虚报了46.83亿元,据说如果不按地方政府的意思办,将面临断贷,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
(资料图)
对这件事情,山东省委已经派了检查组,如果情况属实,可以推测该县的经济数据水分有多大。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这么严重的虚报经济数据的情况,但是地方政府干预或影响统计的情况是否普遍?
由于我本科专业是统计学,很多同专业的同学都已担任地方统计局领导,多年以来我一直跟他们探讨的这个问题,有时候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追问甚至逼问,同学们被问到最后都有些无可奈何,地方政府要政绩,地方统计部门怎么能做到完全置之不顾?
所以,即便像雷丁所在的潍坊市乐昌县这么胆大妄为的不多,但是或多或少干预影响统计数据的,昌乐县恐怕也不是特例。
在国家统计层面上,也有很多数据很难解释,比如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18年的63.6万亿元,下滑到2019年的55.1万亿、2020年的51.9万亿,数额年年变小,而年年计算的增长率居然都是正增长,由于学界对这个数额越来越小的正增长率越讨论越热烈,2021年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又达到了55万亿。
各省级政府从2018年以来,干脆只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再公布绝对投资额,免去了很多质疑。
实际上中国经济在走过快速城镇化和快速工业化之后,投资出现负增长是正常的,而且是早晚必然出现的。
我们的在国家统计局层面上,虽然一再严格要求各地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但是否在统计数据指标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公布上,可以更加透明?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统计数据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
如果国外的人不相信我们的数据,连我们自己的企业家、老百姓、学者都不相信我们的数据,这不仅仅是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影响决策的效果,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公信力。
精准的经济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如果数据造假,分析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又何在?
当然,也不能因为有这些现象就认为我们的经济数据完全不可信,基本的经济趋势还是可以反映的,尤其是各种同比和环比的数据,即便绝对数据里面有一些水分,但是今年跟去年比、明年跟今年比,每年的水分占比如果差不多,相对的数据比例还是有意义。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经济形势分析,就更要把多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互相验证,而不能仅仅相信某一单一指标,当然如果能够有更多市场化数据,那信息就会更全面,决策也更科学。
我从2005年开始担任金融机构研究所所长及首席经济学家以来,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如何看待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度?
十几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碰巧有机缘跟前几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副局长都有过多次直接接触,直觉感觉他们对统计数据还是相当严肃和严谨的,而且显然各中央决策部门也十分信赖这些数据。
结合疫情以来各地公布数据的种种影响,以及这次严重虚报事件,的确是时候严惩虚报数据的情况了,只有全社会都严格遵守和执行《统计法》,才能提高数据的真实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国家的公信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