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万亿!央行节前发“红包”,如何影响春节流动性
2023-01-16 22:23:56    腾讯网

新年首期“麻辣粉”出炉。1月16日,据央行官网,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1月16日央行开展77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56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其中逆回购包括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7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延续了2022年12月的加量操作,本月央行继续选择了加量等价续作MLF。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2023年是早春,会导致流动性压力在1月中旬集中出现,央行进一步加量续作MLF,尽显对资金面的呵护之意,可有效平稳市场预期,更好发挥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中的作用。


(资料图)

加量等价

1月MLF净投放79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央行、Wind数据进一步梳理发现,1月16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逆回购实现净投放1540亿元。另外,由于1月17日将有7000亿元MLF到期,本月央行MLF净投放规模为790亿元,整体实现小幅加量。

近半年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尽显灵活特征。例如,MLF方面,在2022年8月、9月缩量MLF操作规模;10月是等额续做;11月是小额缩量续做,但同时通过抵押补充贷款( 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12月则是平价加量1500亿元;到了2023年1月,加量规模又有所缩小。

另在逆回购方面,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央行面向市场的资金供应明显加量,一边加大7天期逆回购规模,一边重启14天期逆回购。1月1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7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后的3个交易日,央行逆回购操作均保持在千亿元规模之上。

1月MLF操作“超量平价”续做,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一方面政策靠前发力,适度加大MLF投放助力宽信用,加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支持;另一方面,春节临近,适度加大流动性投放,平稳跨节资金面。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进一步指出,在政策加力提振和疫情扰动逐步减弱下,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资金加快流向实体,流动性边际收敛。在信贷扩张的同时,同业存单发行难度加大、利率提升,银行负债端承压。

“对央行而言,在明确支持信贷‘开门红’的态度下,不会在这个时点选择增加银行负债端成本,加量续作MLF可减轻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压力;并在一季度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助力银行加大贷款投放,以宽信用支持稳增长。”温彬补充道。

资金利率上行

节前流动性承压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中标利率方面,央行本次操作的MLF、7天期逆回购、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2.75%、2%、2.15%,较此前保持不变。这也是央行在2022年8月出手将MLF、逆回购中标利率同时调降10个基点以后,两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

进入2023年后,资金利率再度上行。临近春节,居民提现需求增加,叠加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流动性进一步承压。同时,1月是存贷款“开门红”时点,存款基数高增会导致补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较大,市场流动性环境边际有所收紧。

资金面上,1月16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隔夜Shibor上行32.6基点,报1.568%。7天Shibor上行11.4基点,报2.054%;14天Shibor上行44.4基点报2.589%。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2.1836%,略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上升至2.725%。

温彬分析指出,由于2023年是早春,会导致流动性压力在1月中旬集中出现,且1月MLF到期量7000亿元,为年内次高。为平抑流动性季节性波动,央行提前重启14天逆回购,并加量投放资金,短端放水使得资金利率抬升压力边际缓解,但未完全扭转资金面收紧预期。

“因此,央行进一步加量续作MLF,尽显对资金面的呵护之意,可有效平稳市场预期,更好发挥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中的作用。整体看,节前流动性尽管承压,但压力可控,无需担忧变盘风险。”温彬如是说道。

LPR按兵不动

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2023年1月MLF利率继续维持不变,使得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落空。

究其原因,温彬认为,2022年12月,央行实施全面降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加码,政策频率不需要太频繁。在临近春节的特殊节点,降息的政策效果不强。同时,2023年1月以来信贷投放节奏较快,且存在应投尽投大幅降价、FTP补贴分行以及贷款重定价效应,预计1月信贷有望呈现“量增、价降”特点,已实际起到降息的效果,需继续观察经济修复和实体融资需求效果。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贷款重定价指的是用户根据LPR报价产生的房贷利率在协定的日期进行重新调整,每年的1月1日是常见的房贷重定价日。基于MLF利率的锚定作用,本月MLF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月LPR大概率保持不变。但由于2022年5年期以上LPR共计下调35基点,在房贷重定价日的影响下,部分用户在本月仍然能出现房贷下调的情况。

周茂华预计,一季度前后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主要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外需前景趋弱,国内稳增长政策需要适度加力,通过降息、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机构扩张信贷能力。央行加大稳经济增长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温彬进一步分析表示,在疫情第一波冲击结束后,为确保“开门红”平稳,需加大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接续和对冲。逆回购、MLF政策利率可能下调5-10基点,并带动LPR下调。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但相较于2022年,整体政策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有限。

同时,温彬指出,一季度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显效和信贷“开门红”之后,若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斜率弱于预期,不排除二季度初会适时通过降准等操作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强化“精准滴灌”

2022年以来,美国、欧元区、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开启疯狂的加息模式,也在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同期,我国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在1月13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在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并保持合理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关系。同时,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谈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周茂华指出,尽管海外主要央行继续实施紧缩政策,但我国与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与政策不同。我国物价整体温和可控,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

温彬则表示,当前,央行将继续灵活采取OMO加量投放、结构性政策工具发力、其他临时工具组合等方式,来平抑资金面波动,支持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并强化“精准滴灌”。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逆回购操作